[發明專利]一種精細時序測量FTM會話方法、無線客戶端以及接入點AP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58652.6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416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07 |
| 發明(設計)人: | 潘淳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6/11 | 分類號: | H04W76/11;H04W76/2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凱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精細 時序 測量 ftm 會話 方法 無線 客戶端 以及 接入 ap | ||
公開了一種精細時序測量FTM會話方法、無線客戶端以及接入點AP,用于在無線客戶端和AP建立關聯時保持FTM會話以節省空口開銷。無線客戶端與AP建立FTM會話后,當雙方建立關聯時,雙方保持FTM會話,使得FTM會話不會因為雙方建立了關聯而失效,無需重新建立FTM會話,避免了額外的空口開銷。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精細時序測量(finetimingmeasurement,FTM)方法、無線客戶端以及接入點(accesspoint,AP)。
背景技術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EEE)P802.11az/D1.0草案定義了FTM協議,以支持AP對無線客戶端的測距功能,實現了基于無線局域網(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的定位服務。例如,通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3個AP對一個無線客戶端進行測距,得到該無線客戶端分別與3個AP的距離,通過數學計算確定唯一一個點,作為該無線客戶端的位置,即可實現定位。在AP為無線客戶端測距之前,雙方需首先建立FTM會話。
AP既提供定位服務,也提供通信服務,AP與無線客戶端實現通信之前,雙方需首先建立關聯。在建立關聯的過程中,AP也會為無線客戶端分配一個AID。若無線客戶端與AP已經建立了FTM會話,當雙方建立關聯時,該FTM會話會終止并重建,造成額外的空口開銷。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FTM會話方法、無線客戶端以及AP,用于在無線客戶端和AP建立關聯時保持FTM會話以節省空口開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申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FTM會話方法,包括:無線客戶端與AP建立FTM會話后。當雙方建立關聯時,雙方保持FTM會話。使得建立的FTM會話不會因為雙方建立了關聯而失效,無需重新建立FTM會話,避免了額外的空口開銷。
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無線客戶端與AP建立FTM會話包括無線客戶端獲得AP分配的測距標識符(rangingidentifier,RID)。無線客戶端與AP建立關聯包括無線客戶端獲得AP分配的關聯標識符(associationidentifier,AID),AID的值與RID的值相同,則AP無需另外從AID列表中選擇可用的AID,最簡化操作步驟。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無線客戶端與AP建立關聯包括:無線客戶端向AP發送關聯請求幀,關聯請求幀指示保持FTM會話。在發送關聯請求幀之后,無線客戶端接收AP發送的關聯響應幀,關聯響應幀指示同意保持FTM會話,那么雙方不需要重新協商,避免了額外的空口開銷,且防止協商好的測量數據丟失。
具體的,在關聯請求幀中可以指定一個特殊的標識位,在此稱為第一標識位,第一標識位可以為1比特或多個比特。以1比特為例,若該第一標識位被置位(即為1),則可以表示無線客戶端希望在與AP建立關聯時保持FTM會話;若該第一標識位未被置位(即為0),則表示無線客戶端不希望在與AP建立關聯時保持FTM會話。
接著,無線客戶端接收AP發送的關聯響應幀,關聯響應幀指示同意保持FTM會話。具體的,在關聯響應幀中可以指定一個特殊的標識位,在此稱為第二標識位,第二標識位可以為1比特或多個比特。以1比特為例,若該第二標識位被置位(即為1),則可以表示AP同意在與無線客戶端建立關聯時保持FTM會話;若該第二標識位未被置位(即為0),則表示AP不同意在與無線客戶端建立關聯時保持FTM會話。
可選的,無線客戶端和AP建立關聯時協商是否保持FTM會話的過程中,可以為以下三種實現方式:
1、無線客戶端發送的關聯請求幀中指示保持FTM會話,而AP發送的關聯響應幀中不需要回復是否同意,表示默認同意/拒絕保持FTM會話。如果無線客戶端發送的關聯請求幀中指示不保持FTM會話,則終止FTM會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865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