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人智能化連采連充保水采煤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57874.6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960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馬立強;安東尼·約翰·斯賓塞·斯皮林;張衛清;張吉雄;王爍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C41/18 | 分類號: | E21C41/18;E21C35/24;E21F1/00;E21F15/00;E21F17/18;E21F1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陸志斌 |
| 地址: | 221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人 智能化 連采連充保水 采煤 方法 | ||
1.一種無人智能化連采連充保水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沿工作面走向方向掘進主運輸巷(1)和輔助運輸巷(3),但不開切眼,為滿足通風需要,主運輸巷(1)配備回風巷一(2),輔助運輸巷(3)配備回風巷二(4),工作面末端留設設備回撤巷道(11),形成無人智能化連采連充保水采煤工作面;
步驟二,將工作面沿垂直或傾斜于主運輸巷(1)的方向,劃分成若干條預掘采場巷道,按壁式連采連充開采原則進行采掘,并及時充填采掘完成的采場巷道;
步驟三,正在掘進的采場巷道稱為采掘作業面(8),采用帶有煤巖體智能識別裝置的智能化遠程遙控連續采煤機,并裝備配套的連續運輸設備實現采掘作業面(8)的無人智能化開采;工作面采用負壓通風系統回風,通風原則為單巷作業單巷回風,雙巷作業雙巷回風,具體如下:
1)工作面正常開采期間,采煤與充填同時作業即雙巷作業,因此,正常開采期間采用雙巷回風,通風線路為:主運輸巷(1)→采掘作業面(8)→回風巷一(2),輔助運輸巷(3)→充填作業面(9)→回風巷二(4);
2)采場巷道貫通后,當采煤速度大于充填速度,工作面只存在充填作業面(9);此時,若充填作業面(9)位于貫通的采場巷道前方,其通風線路為:主運輸巷(1)→貫通的采場巷道→回風巷二(4),輔助運輸巷(3)→充填作業面(9)→回風巷二(4);
3)采場巷道貫通后,當采煤速度大于充填速度,工作面只存在充填作業面 (9);此時,若貫通的采場巷道位于充填作業面(9)前方,充填作業面(9)采取壓入式通風方式,其通風線路為:主運輸巷(1)→貫通的采場巷道→回風巷二(4),輔助運輸巷(3)→局部通風機(10)→充填作業面(9)→回風巷二(4);
4)采場巷道貫通后,當充填速度大于采煤速度,工作面只存在采掘作業面(8);此時,若采掘作業面(8)位于貫通的采場巷道前方,其通風線路為:主運輸巷(1)→采掘作業面(8)→回風巷一(2);輔助運輸巷(3)→貫通的采場巷道→回風巷一(2);
5)采場巷道貫通后,當充填速度大于采煤速度,工作面只存在采掘作業面(8);此時,若貫通的采場巷道位于采掘作業面(8)前方,采掘作業面(8)采取壓入式通風方式,其通風線路為:主運輸巷(1)→局部通風機(10)→采掘作業面(8)→回風巷一(2);輔助運輸巷(3)→貫通的采場巷道→回風巷一(2);
6)設備回撤時,采用雙巷回風,打開設備回撤巷(11)兩端的風門(12),調整設置在輔助運輸巷(3)內的調整調節風窗(7),形成通風路線為:主運輸巷(1)→回風巷一(2),主運輸巷(1)→設備回撤巷(11)→充填作業面(9)
→回風巷二(4),輔助運輸巷(3)→充填作業面(9)→回風巷二(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人智能化連采連充保水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主運輸巷(1)和回風巷一(2)之間以及輔助運輸巷(3)和回風巷二(4)之間均通過留設若干段隔離煤柱(5)進行隔離,隔離煤柱(5)之間通過密閉墻(6)連接;主運輸巷(1)與隔離煤柱(5)之間、回風巷一(2)與隔離煤柱(5)之間、輔助運輸巷(3)與隔離煤柱(5)之間,以及回風巷二(4)與隔離煤柱(5)之間,可通過添加密閉墻(6)調整風流方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人智能化連采連充保水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壁式連采連充開采原則為:充填結束的采場巷道兩側不立即布置采掘作業面,即在待開采塊段內任意取三條相鄰的采場巷道,分別標記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未經中國礦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787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