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采血用手指穿刺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57539.6 | 申請日: | 2020-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4892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趙子寧;孫雯廣;李家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荊門寧杰機電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151 | 分類號: | A61B5/151;A61B5/1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48001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血 用手 穿刺 裝置 | ||
一種采血用手指穿刺裝置,屬于醫(yī)療器械領域,所述手指套固定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安裝在第一液壓缸的主軸上,所述壓緊裝置安裝在第一液壓缸的主軸上,所述第二液壓缸固定在第一支架底部,所述穿刺裝置安裝在第二液壓缸的主軸上。該裝置通過超聲波傳感器檢測是否有手指放置在手指套內(nèi)從而控制裝置的運行,代替了人工開啟裝置的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第一液壓缸帶動壓緊裝置向下運動按壓手指,代替了人工按壓手指使血液流出的過程,減少了醫(yī)護人員與病人血液的直接接觸,保證了醫(yī)護人員的身體安全;通過第二液壓缸和穿刺裝置配合完成了手指的穿刺操作,節(jié)約了人力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采血用手指穿刺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通過第一液壓缸和壓緊裝置對手指關節(jié)進行固定,然后通過第二液壓缸動作來帶動穿刺裝置運動,從而完成病人之間穿刺的裝置,屬于醫(y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情況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定期去醫(yī)院做抽血體檢以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學校、公司等單位也逐漸重視起員工的身體狀況,不僅有入職體檢,還會組織員工進行年檢,這就需要更多的醫(yī)護人員奮戰(zhàn)在采血操作的一線。
目前大部分血液采集工作都是由醫(yī)護人員一對一手工完成的,首先用針穿刺病人手指的上表皮,之后壓緊手指將血液擠出,最后用滴管吸取血液存放到試管內(nèi)。這樣做不僅需要大量的醫(yī)護人員長時間投入到采血工作內(nèi),而且工作效率低,在進行手指穿刺操作的過程中,醫(yī)護人員還存在著與病人血液直接接觸染上傳染病的風險,增加了從業(yè)者的精神壓力。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上述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采血用手指穿刺裝置,以解決人工進行手指穿刺操作效率低下,穿刺操作勞動成本高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采血用手指穿刺裝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超聲波傳感器、第一液壓缸、手指套、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三支架、控制器、壓緊裝置、第二壓力傳感器、第二液壓缸、穿刺裝置和工作臺,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第二支架左端,所述第二支架為L型結構,其固定在手指套上,所述超聲波傳感器固定在第二支架上,其朝向手指套內(nèi),所述第一液壓缸固定在第二支架上,其位于手指套的左側,所述手指套固定在第三支架上,其內(nèi)直徑為1厘米,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安裝在第一液壓缸的主軸上,所述第三支架固定在工作臺的中央位置,所述控制器固定在工作臺上,其位于第三支架的左側,所述壓緊裝置安裝在第一液壓缸的主軸上,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安裝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液壓缸之間,所述第二液壓缸固定在第一支架底部,所述穿刺裝置安裝在第二液壓缸的主軸上,所述工作臺為長方形結構。
所述壓緊裝置包括壓緊基板、壓力板、限位支架和橡膠塊,所述壓緊基板固定在第一液壓缸的主軸上,所述壓力板通過轉軸安裝在壓緊基板上,所述限位支架為L型結構,其固定在壓緊基板上,所述橡膠塊固定在壓緊基板下表面上,其為彈性橡膠材質。
所述穿刺裝置包括推板、軸套、第四支架、限位板、穿刺針和手指推板,所述推板固定在第二液壓缸的主軸上,所述軸套固定在推板的頂部,所述第四支架左端有轉軸安裝在軸套內(nèi),所述限位板固定在第四支架上,其位于穿刺針的右側,所述穿刺針安裝在第四支架上,所述手指推板固定在第四支架上,其距推板1厘米。
所述第二液壓缸和手指套為同心安裝。
所述第四支架和穿刺針之間以快拆的方式連接。
所述手指推板的材料為不銹鋼,其表面經(jīng)過拋光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荊門寧杰機電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未經(jīng)荊門寧杰機電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753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