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內生金黃短桿菌CT-A16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57488.7 | 申請日: | 2020-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179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袁宗勝;劉芳;謝寶貴;張國防 | 申請(專利權)人: | 閩江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01N63/20;A01P3/00;C12R1/13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饒文君;蔡學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株內生 金黃 桿菌 ct a16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株內生金黃短桿菌CT?A16及其應用,屬于微生物技術領域。內生金黃短桿菌CT?A16的分類命名為金黃短桿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株內生金黃短桿菌CT-A16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食用菌(Edible fungi)是一種可供人類食用的大型真菌的統稱,或是形成可食用子實體的大型真菌,俗稱蘑菇。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人體所需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兼有葷食和素食的優勢,同時在作為人類主糧、保健和藥用方面前景廣泛。
食用菌如同我們所熟知的栽培植物一樣,都要求適宜的生長環境,在其所能適應的環境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如果在食用菌生長發育過程中遭受到了其它生物的侵害或遇到不良環境條件,就會發生病害,其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發病較輕時影響食用菌的外觀口感等,發病嚴重時則造成食用菌徹底死亡。從食用菌病理性危害發病的原因來看可分成兩大類: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在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條件不適宜或生長過程中遭受有害物質影響,并無病原物的侵染,不會在食用菌之間相互傳染更不會造成大片污染。對食用菌造成嚴重影響的是侵染性病害,即因為別的生物寄生或侵染而引發的病害。
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較早,在最近30年發展迅速,食用菌產業進入了產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在食用菌栽培過程中,由于病蟲的危害導致減產10%-30%,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顆粒無收。近年來研究發現有關食用菌侵染性真菌病害的病原物包括鏈孢霉(
食用菌病害的防治是食用菌生產成敗的關鍵,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有抗病菌株的篩選、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化學防治,但長時間使用單一的化學藥劑會使病原菌的抗性增強,防治效果下降,而且藥品的殘留量大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也會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生物防治則具有許多優點,因此近些年來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普遍重視。其中生物防治所用的微生物菌劑能夠促進作物生長,增強抗病性,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在許多農作物生產上已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微生物菌劑具有無毒、安全、高效的特點,符合發展生態農業的方向。但微生物菌劑在食用菌栽培中的應用還很少,因此,針對食用菌病害開展生物防治,探索微生物菌劑在食用菌病害防治上的應用是確保食用菌產業良性、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應加以大力鼓勵與支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閩江學院,未經閩江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748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太陽能電池片的串焊方法
- 下一篇:煤漿傳輸管道接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