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GSM與RFID技術的智能信報箱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56658.X | 申請日: | 2020-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087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鴻宇;史廷春;周钘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楊舟濤 |
| 地址: | 310018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gsm rfid 技術 智能 信報箱 系統 | ||
1.基于GSM與RFID技術的智能信報箱系統,包含信報箱體部分和控制箱體部分;其中信報箱體部分包括人體紅外感應模塊、光敏感應模塊以及兩個繼電器模塊;控制箱體部分包括微控制單元、GSM短信模塊、射頻讀卡器模塊以及顯示模塊;
所述的信報箱體部分中人體紅外感應器位于信報箱體投遞口右下方,人體紅外感應器感應口向外;光敏感應模塊設置在位于箱體內側、投遞口下方;
所述的人體紅外感應模塊包括電源端、接地端和信號輸出端;其中電源端口接+5v電壓,接地端口與地端相接,信號輸出端與微控制單元P16接口相接;
所述的光敏感應模塊包括電源端、接地端和信號輸出端;其中電源端口接5v電壓,接地端口與地端相接,信號輸出端與微控制單元P17接口相接;
所述的第一繼電器模塊包括第一繼電器GDQ和LED燈L1;第一繼電器GDQ包括電源端、接地端,信號輸入端,常閉端、公共端和常開端;其中電源端口接+5v電壓,接地端口與地端相接,信號輸出端與微控制單元P32接口相接,常閉端口懸空,公共端口接+5v電壓,常開端口接上LED正極后,LED負極接地;
所述的第二繼電器模塊包括包括第二繼電器GDQ和電磁鎖EC;包括第二繼電器GDQ包括電源端、接地端,信號輸入端,常閉端、公共端和常開端;其中電源端口接+12v電壓,接地端口與地端相接,信號輸出端與微控制單元P33接口相接,常閉端口懸空,公共端口接+12v電壓,常開端口接上電磁鎖正極后,電磁鎖負極接地;
所述的控制箱體部分中,箱體正面有一個長為70mm、寬為30mm的長方形開孔,LCD1602顯示屏正好能固定在此處;射頻讀卡器則安裝在箱體下部內側,外部貼有感應區示意圖;GSM短信模塊與微控制單元則直接放在控制箱體內部;
所述的微控制單元MCU,包括主控芯片STC89C52、復位電路和時鐘電路;
所述的時鐘電路包括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和第一晶體XTAL;第一電容C1的2端和第二電容C2的2端接地;第一電容C1的1腳和第一晶體XTAL的2腳接主控芯片STC89C52的38腳;第二電容C2的1腳和第一晶體XTAL的1腳接主控芯片STC89C52的39腳;
所述的復位電路包括第一電阻R1和第三極性電容C3;第三極性電容C3的正極接+5v的電源;第三極性電容C3的負極和第一電阻R1的1腳接主控芯片STC89C52的9腳;第一電阻R1的2腳接地;
主控芯片STC89C52在指令和引腳上完全兼容51單片機,且內存比傳統51單片機大,I/O口多,可用C語言編程;其中主控芯片STC89C52的40引腳接地;主控芯片STC89C52的1-6引腳分別接射頻讀卡器的1、2、3、4、5、7引腳;主控芯片STC89C52的10、11引腳分別接GSM短信模塊的1、2引腳;主控芯片STC89C52的14、15、16引腳分別接LCD1602顯示屏的4、5、6引腳,30-37引腳接LCD1602顯示屏的7-14引腳;主控芯片STC89C52的18、27引腳接電源;;主控芯片STC89C52的40引腳接地;主控芯片STC89C52的17、19、20、21、22、23、24、25、26、28、29引腳懸空;
所述的GSM短信模塊包括電源端、接地端、TXD端和RXD端;其中電源端口接5v電壓,接地端口與地端相接;
所述的射頻讀卡器模塊選型為MF-RC522,包括SDA、SCK、MOSI、MOSO、IRQ、復位端、電源端和接地端;其中電源端口接+5v電壓,接地端口與地端相接;
所述的顯示模塊包括LCD1602液晶顯示屏及第一滑動變阻器R2;LCD1602芯片的1,16引腳接地,2、15引腳接+5v電壓,3引腳與第一滑動變阻器R2的2腳和3腳相接,滑動變阻器R2的1腳接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6658.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