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慧農業有機旱作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56246.6 | 申請日: | 2020-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840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1 |
| 發明(設計)人: | 賀義敏;陳闊;張春;何永泰;高素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賀義敏 |
| 主分類號: | A01G22/00 | 分類號: | A01G22/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37008 山西省大同市***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慧 農業 有機 旱作 種植 方法 | ||
本發明適用于智慧農業旱作種植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智慧農業有機旱作種植方法,通過依次進行翻土、施入底肥、施入有機肥、播種、出苗、除蟲、補水和采收,施入底肥為對種植區域施入氮肥8~10千克、磷肥6~9千克和鉀肥4~6千克,并再次對種植區域進行翻土作業,靜置5~6天,施入有機肥為對種植區域施入有機肥800~1000千克,并第三次對種植區域進行翻土作業,靜置5~6天,覆蓋作物為用覆蓋物覆蓋土壤以減少土壤的水分蒸發,從而能夠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通過采用有機肥,有效利用了生活和生產廢棄物,有利于持續利用土地。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智慧農業旱作種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慧農業有機旱作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北方地區氣候偏干燥,雨量較少且蒸發量大,水分不足加之降水利用率低,造成北方農業發展一直處于瓶頸狀態,根據北方的地理環境特點,目前較多農業技術工作者開始將研究重點放在旱作農業的開發利用上,旱作農業是指無灌溉條件的半干旱和半濕潤偏旱地區。
但現有北方旱作農業的土地整理方式缺乏生態學、經濟學以及農牧耦合增產提質增效原理的應用,缺乏對土地可持續利用的技術思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智慧農業有機旱作種植方法,旨在解決現有北方旱作農業的土地整理方式缺乏生態學、經濟學以及農牧耦合增產提質增效原理的應用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智慧農業有機旱作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翻土:對種植區域的土地進行翻土作業,靜置3~4天;
S2、施入底肥:對種植區域施入氮肥8~10千克、磷肥6~9千克和鉀肥4~6千克,并再次對種植區域進行翻土作業,靜置5~6天;
S3、施入有機肥:對種植區域施入有機肥800~1000千克,并第三次對種植區域進行翻土作業,靜置5~6天;
S4、播種:在種植區域進行作物播種;
S5、覆蓋作物:用覆蓋物覆蓋土壤以減少土壤的水分蒸發;
S6、出苗:在作物生長出苗后,將覆蓋物對應作物苗的位置破孔;
S7、除蟲:通過藥劑對種植區域的作物進行除蟲;
S8、補水:對種植區域進行霧化噴水,增加土壤含水量;
S9、采收:作物成熟后,采收作物。
優選的,所述種植區域位于種植大棚內。
優選的,步驟S1中,所述對種植區域的土地進行翻土作業具體為:通過翻土機對種植區域進行兩次翻土,兩次翻土間隔1~2天。
優選的,步驟S2中,氮肥的施入量為10千克,磷肥的施入量為8千克,鉀肥的輸入量為6千克。
優選的,步驟S3中,有機肥的施入量為1000千克。
優選的,所述有機肥為人畜糞便和秸稈的混合物。
優選的,步驟S8,所述對種植區域進行霧化噴水,增加土壤含水量,具體為:
通過濕度傳感器檢測大棚內的濕度值,當所述濕度值低于一個預設濕度值時,對種植區域進行霧化噴水。
優選的,步驟S7還包括:作物出苗后,通過光照傳感器檢測光線強度,在8時到18時的時間段內,當光線強度低于一個預設強度值時,通過補光燈對作物進行補光。
優選的,步驟S7還包括: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種,疏密補稀。
優選的,所述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取質量比為秸稈500份、人畜糞便500份和發酵菌2份的原料,并將秸稈和人畜糞便均勻混合,獲得混合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賀義敏,未經賀義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62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調和油和調味油二合一
- 下一篇:一種白術生產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