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藍莓果酒香精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55597.5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110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袁方;劉方恬;范剛;謝定源;潘思軼;徐曉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G3/06 | 分類號: | C12G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鄒仕娟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藍莓 果酒 香精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藍莓果酒香精,按照質量濃度包括以下組分:丁酸乙酯0.3~0.5%,乙酸異戊酯0.1~0.15%,苯甲酸甲酯0.1~0.15%,己酸乙酯0.4~0.6%,辛酸乙酯0.15~0.25%,桉葉油素0.02~0.08%,芳樟醇0.2~0.5%,α?松油醇0.4~0.8%,桃金娘烯醇0.1~0.3%,E?香芹醇0.1~0.3%,β?香茅醇0.1~0.2%,丁子香酚0.05~0.15%,溶劑補足余量。本發明香精具新鮮藍莓果酒的風味,在常溫下香氣穩定,能用于藍莓果酒增香。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添加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藍莓果酒香精。
背景技術
近年來,物質的分離技術、精制方法和儀器分析檢測能力的驚人進步,加快了香料工業的發展速度。香精香料行業是一個發展前景廣闊的行業,國內很多企業都致力于食品、煙草和日用化妝品等香精香料的研制。目前香精香料的市場前景非??捎^。食用香精在食品中起著重要作用,如穩定香氣、補充香氣以及賦予食品特有的香氣、矯正食品令人難以接受的香氣、替代成本較高的天然香精香料,是食品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般在飲料、糖果、餅干以及肉類食品中都有所添加。
香料分為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目前的實際生產中,合成香料的使用越來越多。合成香料的配方一部分是調香師根據經驗,不斷調整配方得到的。一部分是從天然香料中提取分離后,經過結構鑒定,再用人工方法合成和仿制的,它們有的是天然香料中的主體香,有的是微量呈香成分。后者通過模擬天然香料中關鍵香氣物質的比例,使香料的香味更加和諧,更接近天然香料的味道。
目前市面上的藍莓香精大多模擬的是藍莓水果的風味,且香氣不自然。藍莓屬于小漿果,不耐儲運,除了一部分鮮食以外,大部分會加工成為各種食品。藍莓果酒是藍莓重要的一種加工產品,可以極大的增加藍莓的附加值。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藍莓果酒普遍存在香氣微弱,香氣品質參差不齊,甚至有異味等問題,可能是由果實品質,發酵管理,生產包裝等過程中諸多因素導致的。目前生產中也有使用將藍莓原材料進行蒸餾,收集蒸餾出來的香氣組分,再重新添加到藍莓酒中,但是成本很高,費時費力。其實這種香氣方面的缺陷可以簡單的通過添加食用香精來矯正,且更容易保證產品香氣的一致性。但是目前市面上沒有藍莓果酒的香精配方。如果簡單添加藍莓果味香精,會使藍莓酒的氣味變得更類似于果汁而非果酒,影響消費者的感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藍莓果酒香精,該香精為水溶性香精,能用于藍莓果酒增香,或者其他一些需要此風味,但是不需要加熱的產品或加香時溫度不高的產品。
本發明具體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藍莓果酒香精,按照質量濃度包括以下組分:丁酸乙酯 0.3~0.5%,乙酸異戊酯0.1~0.15%,苯甲酸甲酯0.1~0.15%,己酸乙酯 0.4~0.6%,辛酸乙酯0.15~0.25%,桉葉油素0.02~0.08%,芳樟醇 0.2~0.5%,α-松油醇0.4~0.8%,桃金娘烯醇0.1~0.3%,E-香芹醇 0.1~0.3%,β-香茅醇0.1~0.2%,丁子香酚0.05~0.15%,溶劑補足余量。
優選的,所述的香精按照質量濃度包括以下組分:丁酸乙酯0.4%,乙酸異戊酯0.1%,苯甲酸甲酯0.1%,己酸乙酯0.5%,辛酸乙酯0.2%,桉葉油素0.05%,芳樟醇0.3%,α-松油醇0.6%,桃金娘烯醇0.2%, E-香芹醇0.2%,β-香茅醇0.15%,丁子香酚0.1%,溶劑補足余量。
所述的溶劑選自乙醇或丙二醇,優選為乙醇。
本發明所述的香精各組分的香氣活度值均大于1,該藍莓果酒香精配方具新鮮藍莓果酒的風味。
本發明所述的香精按照質量分數添加量不超過0.5%。香精都具有揮發性,應盡可能在加熱后冷卻時或在加工處理的后期添加,以減少揮發損失;食品暴露在開放系統中香味容易揮發損失,添加香精后,食品不宜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如果用于制作非發酵的純調配的藍莓酒飲料,則需要額外添加乙醇以增加酒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農業大學,未經華中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559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