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臉識別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55048.8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420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云海易聯電子有限公司;欽州市新天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卓科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34 | 代理人: | 趙輝麗;潘曉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識別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人臉識別系統,包括前端和后端,前端包括抓拍攝像機或識別攝像機、人臉NVR以及顯示平板;后端包括目錄服務器、云端比對算法服務器、云端控制部署服務器、存儲服務器、人臉識別系統。本發明不僅可以在人車混行的環境使用人臉識別應用,還可以在人流量較大的環境使用不造成擁堵;行人只需在人臉識別攝像機監控范圍內正常行走,不故意遮擋或躲避攝像機的抓拍識別即可完成人臉識別,完美解決了以上問題;并且前端設備僅一臺攝像機和結果顯示平板或者再加一臺人臉NVR即可實現前端的人臉識別前端硬件的搭建,降低了前端搭建平臺的施工難度,同時相比人臉識別平板+通道閘的方式極大的節約了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臉識別系統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人臉識別系統。
背景技術
國際權威市場洞察報告Gen Market Insights近日發布《全球人臉識別設備市場研究報告》稱,中國2017年人臉識別產值占全世界29.29%市場份額,2023年將達到44.59%。人臉識別是AI技術發展較快、應用較多的一個領域,目前國內人臉識別應用已相當廣泛,并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
但當前市場的人臉識別主要應用需要人員主動配合完成人臉識別比對,主要的應用場景是搭配通道閘一起使用,比如說高鐵人臉過閘;這種方式優點是準確率高,誤識別率底,但是也有不可忽視的不足是需要人員主動配合以及不適合在人車混行環境通行時使用,在人流量較大時容易造成擁堵,比如學校。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人臉識別系統。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人臉識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和后端,前端包括抓拍攝像機或識別攝像機、人臉NVR以及顯示平板;后端包括目錄服務器、云端比對算法服務器、云端控制部署服務器、存儲服務器、人臉識別系統;抓拍攝像機或識別攝像機檢測到人臉或人形后自動抓拍產生數據,產生的數據后通過三種回傳數據回傳到云端服務器,并把比對處理結果傳給人臉識別考勤系統,人臉識別考勤系統通過使用人員的設置處理數據后生成人臉識別流水記錄,并生成相應的報表,并且把信息推送到前端的顯示平板;
回傳數據回傳方式包括有:
方法一:為提前采集人臉數據,通過云端控制部署服務器部署下發到比對算法服務器并對每個人臉數據進行建模處理;前端的抓拍攝像機檢測到人臉或人形后自動抓拍到人臉數據通過目錄服務器回傳到云端比對算法服務器,比對算法服務器把抓拍數據經過預處理的一張或多張人臉與已經下發并建模成功的人臉信息進行比對,并把比對結果傳送到云端控制部署服務器;
方法二:提前采集人臉數據,通過云端控制部署服務器部署下發到前端數據比對NVR并對每個人臉數據進行建模處理;前端的抓拍攝像機檢測到人臉或人形后自動抓拍到人臉數據經過預處理直接回到NVR進行比對,并把比對結果通過目錄服務器傳送到云端控制部署服務器;
方法三:提前采集人臉數據,通過云端控制部署服務器部署下發到前端含算法以及存儲功能的人臉識別攝像機上并對每個人臉數據進行建模處理;前端的人臉識別攝像機檢測到人臉或人形后自動抓拍到人臉數據后直接比對處理,并把比對結果通過目錄服務器傳送到云端控制部署服務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不僅可以在人車混行的環境使用人臉識別應用,還可以在人流量較大的環境使用不造成擁堵;行人只需在人臉識別攝像機監控范圍內正常行走,不故意遮擋或躲避攝像機的抓拍識別即可完成人臉識別,完美解決了以上問題;并且前端設備僅一臺攝像機和結果顯示平板或者再加一臺人臉NVR即可實現前端的人臉識別前端硬件的搭建,降低了前端搭建平臺的施工難度,同時相比人臉識別平板+通道閘的方式極大的節約了成本。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云海易聯電子有限公司;欽州市新天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云海易聯電子有限公司;欽州市新天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504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