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行車道路及其施工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55047.3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88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鐵鋒;宋智慧;王璐佳;鮑鳴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凱業市政園林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7/32 | 分類號: | E01C7/32;C04B28/04;C04B20/02;C04B24/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行車 道路 及其 施工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行車道路及其施工工藝,其自上而下包括SBS細粒式改性瀝青砼、第一乳化瀝青粘層、粗粒式瀝青砼、第二乳化瀝青粘層、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塘渣和素土夯實土略基;所述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和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皆包括普通硅酸鹽水泥和其余原料,所述水泥穩定碎石基層中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占原料總重量的5?7%,所述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中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占原料總重量的3?5%;所述其余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計原料:粗集料1200?1300份;細集料600?700份;活性摻合料180?200份;增強纖維20?40份;聚羧酸減水劑4?8份;水200?240份;所述粗集料包括30?50%的天然碎石和50?70%的改性再生骨料。本發明使得再生混凝土無需降級使用,從而降低了行車道的生產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行車道路及其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傳統的道路通常由約15cm厚的礫石沙層、約35cm厚的水泥穩定基層或者三渣基層、約10cm厚的瀝青混凝土面層構成。道路在長期的使用中會抗不住重交通流量導致損壞,需要進行道路維修。
傳統的道路維修需要破除原道路面層及道路基層,舊料作為建筑垃圾外運,并重需要新采購水泥穩定基層完成路基層的施工。此方法不僅因建筑垃圾的外運造成運輸成本的增加,且對環境不利。還需重新采購水泥穩定基層,成本消耗很大。
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將廢棄的混凝土回收利用,就地將廢棄的混凝土塊經過挑選、破碎和篩分后,制得再生骨料,再生骨料作為一部分粗集料制得再生混凝土,以節省工程投資。該技術全部利用道路舊料,有利于廢料處理、保護環境,因而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目前該技術形成的再生結構層局限性較大通常只能降級使用,僅能夠作為底基層或低等級公路基層使用,上基層仍需采購新料制造水泥穩定基層,成本消耗依然很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種行車道路,通過對再生骨料進行改性,用以提高再生骨料的強度,從而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強度和使用范圍,使得再生混凝土無需降級使用,降低了行車道的生產成本;
本發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種行車道路的施工工藝,可以提高再生骨料的強度,從而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強度和使用范圍,使得再生混凝土無需降級使用,降低了形成道的生產成本。
本發明的上述發明目的一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行車道路,自上而下包括SBS細粒式改性瀝青砼、第一乳化瀝青粘層、粗粒式瀝青砼、第二乳化瀝青粘層、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塘渣和素土夯實土略基;
所述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和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皆包括普通硅酸鹽水泥和其余原料,所述水泥穩定碎石基層中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占原料總重量的5-7%,所述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中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占原料總重量的3-5%;
所述其余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計原料:
所述粗集料包括30-50%的天然碎石和50-70%的改性再生骨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凱業市政園林建設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凱業市政園林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504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