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蜂窩網絡資源分配方法、裝置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54893.3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651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10 |
| 發明(設計)人: | 錢恭斌;龍立泰;馮大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72/542 | 分類號: | H04W72/542;H04W72/54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 地址: | 518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蜂窩 網絡資源 分配 方法 裝置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蜂窩網絡資源分配方法、裝置及系統,其中,該方法包括:分別獲取蜂窩網絡中蜂窩用戶與無人機用戶對的參數信息,根據參數信息,分別確定蜂窩用戶的第一信干噪比、無人機用戶對的第二信干噪比以及第三信干噪比;判斷無人機用戶對能否接入蜂窩網絡;當無人機用戶對能接入蜂窩網絡時,根據參數信息,通過預設的第二算法,得到最優功率分配方案以及最大吞吐量;根據最優功率分配方案以及最大吞吐量,通過預設的第三算法,確定蜂窩網絡資源的資源分配方案。通過實施本發明,可以基于蜂窩通信使大規模的無人機群接入安全穩定的蜂窩網絡,提高了接入密度,解決功率控制問題,有效地降低功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蜂窩網絡資源分配方法、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近地無人機中的無線通信包括無人機與地面控制站之間的無線控制信息通信和無人機業務信息通信、無人機群之間為了安全協作而交互的控制信息通信,其中,控制信道對于安全可靠性和時延有效性要求高,速率要求低,而業務信道則往往承載圖像傳輸,視頻傳輸等,需要較高傳輸速率。現有的無人機無線通信主要是借助非授權頻段的無線保真技術(Wireless Fidelity,Wi-Fi)來實現上述的通信傳輸過程,非授權頻段即2.4GHz或者5GHz,但是,由于該非授權頻段屬于公共網絡,容易出現非法入侵的現象,再者,Wi-Fi網絡是針對小區域提供網絡服務,對于無人機飛行擴展帶來很大的局限性,并且接入無線網絡時會帶來干擾現象,會使得當前已有用戶的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受到嚴重影響。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小區域的無線網絡限制無人機飛行范圍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蜂窩網絡資源分配方法、裝置及系統。
根據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蜂窩網絡資源分配方法,包括:分別獲取蜂窩網絡中蜂窩用戶與無人機用戶對的參數信息,所述無人機用戶對包括第一無人機用戶、第二無人機用戶;根據所述參數信息,分別確定所述蜂窩網絡中蜂窩用戶的第一信干噪比、所述第一無人機用戶的第二信干噪比以及所述第二無人機用戶的第三信干噪比;根據所述參數信息、所述第一信干噪比、第二信干噪比、第三信干噪比以及預設的第一算法,判斷所述無人機用戶對能否接入所述蜂窩網絡;當所述無人機用戶對能接入所述蜂窩網絡時,根據所述參數信息,通過預設的第二算法,得到最優功率分配方案以及最大吞吐量;根據所述最優功率分配方案以及最大吞吐量,通過預設的第三算法,確定所述蜂窩網絡資源的資源分配方案。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當所述無人機用戶對不能接入所述蜂窩網絡時,所述無人機用戶對無法使用所述蜂窩網絡資源。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實施方式中,所述判斷所述無人機用戶對能否接入所述蜂窩網絡,具體包括:根據所述參數信息、所述第一信干噪比、第二信干噪比、第三信干噪比以及預設的第一算法,判斷是否滿足第一條件,所述第一條件是通過全雙工通信方式進行通信的條件;當滿足所述第一條件時,所述無人機用戶對能接入所述蜂窩網絡,并通過全雙工通信方式進行通信。
結合第一方面第二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實施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當不滿足所述第一條件時,判斷所述第二信干噪比以及所述第三信干噪比的關系;當所述第二信干噪比大于所述第三信干噪比時,判斷是否滿足第二條件,所述第二條件是通過第一半雙工通信方式進行通信的條件;當滿足第二條件時,所述無人機用戶對能接入所述蜂窩網絡,并通過所述第一半雙工通信方式進行通信;當所述第二信干噪比小于所述第三信干噪比時,判斷是否滿足第三條件,所述第三條件是通過第二半雙工通信方式進行通信的條件;當滿足第三條件時,所述無人機用戶對能接入所述蜂窩網絡,并通過所述第二半雙工通信方式進行通信。
結合第一方面第三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條件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大學,未經深圳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489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