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白頭翁皂苷A3在抑制多重耐藥雷氏普羅威登斯菌生長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53960.X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282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3 |
| 發明(設計)人: | 錢衛東;何維維;劉淼;付玉婷;高悅;李康帆;劉婉婷;李靖原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1/704 | 分類號: | A61K31/704;A61P3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眾和至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49 | 代理人: | 張美松 |
| 地址: | 71002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白頭翁 皂苷 a3 抑制 多重 耐藥 普羅 威登斯菌 生長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白頭翁皂苷A3在抑制多重耐藥雷氏普羅威登斯菌生長中的應用,根據白頭翁皂苷A3對耐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頭孢唑林、頭孢替坦、頭孢曲松、頭孢他啶、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復方新諾明、頭孢吡肟、厄他培南、亞胺培南、氨曲南、慶大霉素的人源雷氏普羅威登斯菌具有較好的體外殺滅作用,以及抑制多重耐藥雷氏普羅威登斯菌的體外生長,且最小抑菌濃度為125μg/mL,最低殺菌濃度為250μg/mL。本發明提供白頭翁皂苷A3對多重耐藥雷氏普羅威登斯菌的抑菌作用,可緩解或解決多重耐藥雷氏普羅威登斯菌耐藥性增加的問題,為臨床抗細菌治療及新型藥物研發提供理論依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和食品安全技術領域,涉及白頭翁皂苷A3在抑制多重耐藥雷氏普羅威登斯菌生長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雷氏普羅威登斯菌屬于腸桿菌科,普羅威登斯菌屬,最早在1904年由Rettger在發生類似于禽霍亂的雞群中分離得到。此菌可致泌尿道感染、敗血癥甚至死亡,也會導致潛在的兒童腹瀉以及較為罕見的角膜炎、淚囊炎、結膜炎等眼部感染和其他的腸道外感染,并引起過許多醫院感染的爆發流行(張卓然.臨床微生物學和微生物檢驗[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36-140.)。除此以外,國內外均報道了由該菌引起的旅行者腹瀉、眼部感染、菌血癥、尿路感染等疾病(陳慧紅,沈偉偉,羅蕓,等.對碳青霉稀類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腸桿菌科細菌耐藥機制的研究及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11,31(9):792-795.)。同時,雷氏普羅威登斯菌也是食物伴侶菌,極易在食品的加工、運輸、銷售等過程中大量繁殖,引起食物污染腐敗變質,從而導致腸道感染和食物中毒(章根華.一起雷氏普羅威登斯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5,17(3):128.)。近年來,國外已有文獻報道雷氏普羅威登斯菌屬可產生IMP-1型金屬β-內酰胺酶以及各種β-內酰胺酶,如CTX-M-15、VEB-1a和PER-1型ESBLs和ArmA型16Sr RNA甲基化酶等(ShirotoKatsuaki,Ishii Yoshikazu,Kimura Soichiro,et al.Metallo-beta-lactamase IMP-1in Providencia rettgeri from two different hospitals in Japan[J].J MedMicrobiol,2015,54(Pt11):1065-1070)。另有文獻報道,臨床分離出的雷氏普羅威登斯菌可產KPC-2型碳青霉烯酶(賈琴妹,孫樂,滿寶華.耐碳青霉烯類雷氏普羅威登斯菌耐藥機制研究[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18,10(05):332-336.),致使細菌耐藥性增加,增大了臨床治療的難度。
由于許多國家在臨床上對抗生素的濫用,導致多重耐藥雷氏普羅威登斯菌耐受性和檢出率不斷增加,細菌耐藥已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在面對細菌耐藥性增強的問題上,利用傳統化學合成的方法開發具有抗菌活性的新藥物難度大周期長,而中草藥因其天然產物結構和類別復雜多樣,且具有抗菌、消炎等多種藥理活性,是新藥發現的重要來源,其中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安全、低毒、廣譜抗菌,不會產生耐藥性等優點,并且尚未完全發掘出其潛在的藥用價值,因此有望成為化學合成抗菌劑的優選替代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科技大學,未經陜西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396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