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差速鎖的自動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52209.8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678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7 |
| 發明(設計)人: | 馬夢娜;尹欣欣;安亞強;陳曉婕;鄭宣宣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0W10/16 | 分類號: | B60W10/16;B60W50/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蔡龍寶 |
| 地址: | 712000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差速鎖 自動控制 方法 | ||
1.一種汽車差速鎖的自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車差速鎖的自動開啟方法,具體為:
步驟1,VCU控制器檢測差速鎖開關是否被按下,如果差速鎖開關被按下,則執行步驟2;否則,退出;
步驟2,VCU控制器接收ABS前軸車速,利用TCU計算得到理論車速;VCU控制器判斷ABS前軸車速是否準確,并確定VCU控制器將要選取的車速;如果判斷ABS前軸車速準確,則選取的車速為ABS前軸車速,否則,選取的車速為理論車速;
步驟3,VCU控制器判斷選取的車速是否小于第一速度閾值;如果選取的車速小于第一速度閾值,則執行步驟4,否則,退出;
步驟4,VCU控制器控制差速鎖電磁閥使能信號均為1,且VCU控制器檢測差速鎖回檢信號均為0,則汽車差速鎖開啟完成,VCU控制器以報文形式把差速鎖開啟狀態發送給儀表并顯示;
還包括汽車差速鎖的自動關閉方法,具體為:
步驟5,VCU控制器判斷差速鎖回檢信號,如果差速鎖回檢信號均為0,則執行步驟6,否則,退出;
步驟6,VCU控制器判斷差速鎖開關是否都復位,如果至少一個未復位,則執行步驟7,否則,退出;
步驟7,VCU接收ABS前軸車速,利用TCU計算得到理論車速;VCU控制器判斷ABS前軸車速是否準確,并確定VCU控制器將要選取的車速;如果判斷ABS前軸車速準確,則選取的車速為ABS前軸車速,否則,選取的車速為理論車速;
步驟8,VCU控制器判斷選取的車速是否大于第二速度閾值,如果選取的車速大于第二速度閾值,執行步驟9,否則,退出;
步驟9,VCU控制器控制差速鎖電磁閥使能信號均為0,且VCU控制器檢測差速鎖回檢信號均為1,則汽車差速鎖關閉完成,VCU控制器以報文形式把差速鎖關閉狀態發送給儀表并顯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差速鎖的自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差速鎖開關包含軸間差速鎖開關和輪邊差速鎖開關,且軸間差速鎖開關和輪邊差速鎖開關至少一個被按下,則執行步驟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差速鎖的自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判斷ABS前軸車速是否準確的具體方法為:用ABS前軸車速減去理論車速,如果差值小于3km/h,則判斷ABS前軸車速準確,否則,判斷ABS前軸車速不準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差速鎖的自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第一速度閾值為5km/h。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差速鎖的自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差速鎖電磁閥包含軸間差速鎖電磁閥和輪邊差速鎖電磁閥,所述差速鎖回檢信號包含軸間差速鎖回檢信號、3橋輪邊差速鎖回檢信號和4橋輪邊差速鎖信號;
當軸間差速鎖電磁閥和輪邊差速鎖電磁閥使能信號同時為1,且軸間差速鎖回檢信號、3橋輪邊差速鎖回檢信號和4橋輪邊差速鎖信號同時為0時,則汽車差速鎖開啟完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差速鎖的自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述差速鎖回檢信號包含軸間差速鎖回檢信號、3橋輪邊差速鎖回檢信號和4橋輪邊差速鎖信號;
當軸間差速鎖回檢信號、3橋輪邊差速鎖回檢信號和4橋輪邊差速鎖信號同時為0時,則執行步驟6,否則,退出。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差速鎖的自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所述差速鎖開關包含軸間差速鎖開關和輪邊差速鎖開關,且軸間差速鎖開關和輪邊差速鎖開關至少一個未復位,則執行步驟7;如果全部復位,控制差速鎖電磁閥使能為0,退出。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差速鎖的自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8中,所述第二速度閾值為30km/h。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差速鎖的自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9中,所述差速鎖電磁閥包含軸間差速鎖電磁閥和輪邊差速鎖電磁閥,所述差速鎖回檢信號包含軸間差速鎖回檢信號、3橋輪邊差速鎖回檢信號和4橋輪邊差速鎖信號;
當軸間差速鎖電磁閥和輪邊差速鎖電磁閥使能信號同時為0,且軸間差速鎖回檢信號、3橋輪邊差速鎖回檢信號和4橋輪邊差速鎖信號同時為1時,則汽車差速鎖關閉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未經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220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