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氣缸正負壓雙模式氣泵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51772.3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561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連存;黃強;張滿堂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4B35/04 | 分類號: | F04B35/04;F04B27/00;F04B9/04;F04B39/00;F04B39/10;F04B49/22;A61F2/68;A61F2/7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缸 正負 雙模 氣泵 | ||
1.一種雙氣缸正負壓雙模式氣泵包括:本體、第一氣缸、第二氣缸、驅動裝置、第一偏心塊、第二偏心塊、軸承,以及后蓋板;
所述本體是所述氣泵的安裝載體,為所述第一氣缸、所述第二氣缸、所述偏心塊、所述軸承、所述無刷電機以及所述后蓋板提供固定框架;
所述驅動裝置是所述氣泵的動力組件,為所述第一氣缸、所述第二氣缸提供增壓和減壓的動力;
所述第一氣缸和所述第二氣缸是所述氣泵中產生并輸出正壓和負壓氣體流量的部件;
所述第一偏心塊和第二偏心塊分別與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可操作地連接,為所述第一氣缸和所述第二氣缸提供氣體增壓和減壓的水平力矩;
所述驅動裝置能夠帶動所述第一偏心塊和第二偏心塊轉動,為所述第一氣缸和所述第二氣缸提供氣體增壓和減壓的水平力矩,使外界大氣進入所述第一氣缸和所述第二氣缸內,或者使所述第一氣缸和所述第二氣缸內的壓縮氣體向外界大氣排出,從而形成所述氣泵穩定的正壓和負壓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氣缸正負壓雙模式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氣缸包括第一連桿、第一缸筒、第一壓蓋、第一皮碗、第一進出氣口組件,以及第一缸筒密封圈;
所述第二氣缸包括第二連桿、第二缸筒、第二壓蓋、第二皮碗、第二進出氣口組件,以及第二缸筒密封圈;
優選地,所述第一氣缸和所述第二氣缸在所述本體上基本對稱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氣缸正負壓雙模式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氣缸的第一進出氣口組件包括:第一氣孔板、第一端蓋及第一止逆閥,為所述第一氣缸提供進氣和出氣的通路;
所述第二氣缸的第二進出氣口組件包括:第二氣孔板、第二端蓋及第二止逆閥,為所述第二氣缸提供進氣和出氣的通路;
所述第一氣孔板及所述第二氣孔板分別為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進氣孔和出氣孔的連接板;所述第一端蓋和所述第二端蓋分別用于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氣體流入和流出氣路密封、打開的載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氣缸正負壓雙模式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逆閥位于所述第一氣孔板與所述第一端蓋之間;所述第二止逆閥位于所述第二氣孔板與所述第二端蓋之間;
所述第一止逆閥包括第一進氣閥片和第一出氣閥片;所述第二止逆閥包括第二進氣閥片和第二出氣閥片;
所述第一進氣閥片和第二進氣閥片在進氣時打開,出氣時關閉;第一出氣閥片和第二出氣閥片在進氣時關閉,出氣時打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氣缸正負壓雙模式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氣閥片、第一出氣閥片、第二進氣閥片和第二出氣閥片為圓形的兩側彎折的結構,以降低工作過程中的彎折次數;
按照氣流通過方向,第一進氣閥片、第一出氣閥片、第二進氣閥片和第二出氣閥片與止逆閥主體連接部分的厚度比止逆閥厚度在氣流進入方向減小1/2;
優選地,所述第一止逆閥和/或第二止逆閥采用氟橡膠材質。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氣缸正負壓雙模式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蓋將所述第一皮碗與第一連桿固定;所述第二壓蓋將所述第二皮碗與第二連桿固定;
所述第一連桿和所述第二連桿分別在所述第一偏心塊和所述第二偏心塊的驅動下推動所述第一皮碗在所述第一氣缸的所述第一缸筒內往復運動,以及所述第二皮碗在所述第二氣缸的所述第二缸筒內往復運動;所述第一皮碗和第二皮碗在所述第一缸筒和所述第二缸筒內往復運動過程中可滑動地密封;
優選地,所述軸承可以跟隨所述第一皮碗及第二皮碗調整角度;
優選地,所述第一皮碗和/或第二皮碗使用聚四氟乙烯材料。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氣缸正負壓雙模式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無刷電機,所述無刷電機的轉軸分別與所述第一偏心塊和所述第二偏心塊的偏心孔固定,通過所述第一偏心塊和所述第二偏心塊同時驅動所述第一連桿和所述第二連桿做運動行程相同、運動方向相反的往復運動,從而第一連桿推動所述第一皮碗在所述第一缸筒內水平往復運動,以及所述第二連桿推動所述第二皮碗在所述第二缸筒內水平往復運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未經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1772.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