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核電廠泵房前池測淤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51497.5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895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1 |
| 發明(設計)人: | 吳東棟;張志義;陳姝;管朝鵬;李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核武漢核電運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21/08 | 分類號: | G01B21/08 |
| 代理公司: | 核工業專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王潔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核電廠 泵房 前池測淤 裝置 | ||
本公開屬于核電維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核電廠泵房前池測淤裝置。該核電廠泵房前池測淤裝置包括:橫梁、第一支撐結構、第二支撐結構、測淤組件以及第一滑軌;測淤組件用于檢測前池池底的淤泥厚度;第一滑軌設置在前池的一側;第一支撐結構的第一支撐桿連接在第一底座上;第一驅動組件與第一底座連接,并設置在第一滑軌上;第二支撐結構的第二支撐桿連接在第二底座上,第二底座底端設置滾輪,第二支撐結構設置在與前池的另一側,橫梁架設在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頂端,測淤組件連接在橫梁上;第一驅動組件能夠帶動測淤組件沿第一滑軌移動。本公開實施例有利于檢測人員準確的掌握前池池底的淤泥狀態,便于后續清淤工作的開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核電維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核電廠泵房前池測淤裝置。
背景技術
核電廠泵房前池為位于聯合泵房外側,屬于取水隧洞和鼓網之間的一個矩形的露天水池。前池為核電站系統提供冷卻海水,是核電站冷卻系統的重要部分。隨著核電廠運行時間的增加,核電廠前池的底部堆積大量沉積物。若不對其進行及時清淤,則有可能造成后面濾網的正常工作,進而影響核電廠的安全運行。因此,需要對這些前池區域進行定期的檢查,為進一步的清淤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相關技術中,對前池的底部淤泥的測量大多是通過人工測量的,即通過吊籃和吊車將人員吊到前池中,然后潛到前池的水中進行測試。這樣,人員的安全風險較高,測量的數據是一些離散的點,測量精度也不高。如果采用水下機器人測量,由于前池的水流湍急,機器人很難在池子中穩定地游動,同時水下機器人的電纜如發生斷裂,將進入濾網帶來風險。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的測量前池底部的淤泥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核電廠泵房前池測淤裝置,所述核電廠泵房前池測淤裝置包括:橫梁、第一支撐結構、第二支撐結構、測淤組件以及第一滑軌;
所述測淤組件用于檢測前池池底的淤泥厚度;
所述第一滑軌設置在所述前池的一側;
所述第一支撐結構包括第一支撐桿、第一驅動組件和第一底座,所述第一支撐桿連接在所述第一底座上;
所述第一驅動組件與所述第一底座連接,所述第一驅動組件設置在所述第一滑軌上;
所述第二支撐結構包括第二支撐桿、第二底座,所述第二支撐桿連接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底座底端設置滾輪,所述第二支撐結構設置在與所述前池的另一側,所述前池的一側與所述前池的另一側相對;
所述橫梁架設在所述第一支撐桿和所述第二支撐桿頂端,所述測淤組件連接在所述橫梁上;
所述第一驅動組件能夠帶動所述橫梁、所述第一支撐結構、所述第二支撐結構以及測淤組件沿所述第一滑軌移動。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核電廠泵房前池測淤裝置還包括第二驅動組件,所述橫梁表面設置第二滑軌,所述第二驅動組件設置在所述第二滑軌上,所述第二驅動組件與所述測淤組件連接;
所述第二驅動組件能夠帶動所述測淤組件沿所述第二滑軌移動。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核電廠泵房前池測淤裝置還包括第三驅動組件,所述第三驅動組件分別與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和所述測淤組件連接,所述第三驅動組件能夠帶動所述測淤組件上下移動。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包括滾輪和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滾輪設置在所述第一滑軌中,所述第一電機用于驅動所述滾輪轉動。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橫梁由多個橫梁組件通過連接件連接而成。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撐桿有多個第一支撐桿組件通過連接件連接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核武漢核電運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核武漢核電運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149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