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尾礦庫修復生態毯的生產系統及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51087.0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643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詩忠;王國保;袁永強;陳代杰;馮澤楷;林芷昀;黃韻熹;陳雷;敖明;劉沖;賀飛;晁元卿;湯葉濤;仇榮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廣東清新地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云水謠環境治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31/02 | 分類號: | A01G31/02;A01G24/60;A01G24/46;A01G24/17;A01G24/22;A01G24/10;A01G33/00;B09C1/08;B09C1/10;B09B3/00;C12M1/02;C12M1/00;C12N1/12;C09K17/4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幫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喻振興 |
| 地址: | 510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尾礦 修復 生態 生產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尾礦庫修復生態毯的生產系統,包括藻類/苔蘚混合液培育裝置、混合藻液存儲裝置、生態毯骨架裝置及噴淋裝置,所述藻類/苔蘚混合液培育裝置用于藻類和苔蘚的擴大培養;所述混合藻液存儲裝置用于存儲擴大培養后的藻液待用;所述生態毯骨架裝置包括底板和周邊的支撐板,用于承重生態毯的主體材料;所述噴淋裝置包括噴淋管和噴淋頭,噴淋管上設有蠕動泵提供動力,噴淋頭位于生態毯骨架裝置正上方并且與噴淋管的出口端連接,所述噴淋管進口端連通所述混合藻液存儲裝置,從而噴淋裝置實現將混合藻液噴淋至生態毯的表面。本發明可生產出對尾礦庫生態環境具有修復功能的生態毯,在尾礦庫的生態修復實際應用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礦山生態修復技術領域,具體地,是指一種尾礦庫修復生態毯的生產系統及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現存金屬尾礦庫面積較大,金屬礦產開采及開采后尾礦堆放等相關過程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較為突出。2018年8月,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頒布及實施,我國土壤污染修復事業逐漸步入正軌。以金屬尾礦庫為代表的礦業廢棄地作為下游農田、地表水和地下水等重金屬污染的重要源頭,其尾礦基質疏松多孔,富含硫及多種重金屬,保水保肥性極差而完全有別于一般意義的土壤,普通植物難以在尾礦庫存活。
當前鮮有針對尾礦庫“酸、毒、瘠”的生態環境問題而設的生產系統及生產方法,傳統相關發明專利主要集中于通過調控毛細管數量,水分和光照等來人工擴繁干旱區土壤生物結皮;設計用于模擬降雨實驗的生物結皮原狀土取樣裝置,以及用于干旱區生物結皮土壤磨片的采樣及存儲裝置等。然而,由于尾礦庫通常較為偏僻且管護成本高,以及尾礦砂本身保水性極差等特性,若僅僅利用微生物或植物修復來重建尾礦庫的植被,雖然短期內植被可以恢復,但尾礦庫植被恢復的長期生態可持續性則有待商榷。
發明內容
鑒于傳統方法重建植被后的生態可持續性較差,亟待異位構建適宜礦區環境的綠色高效可行的修復模式,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尾礦庫修復生態毯的生產系統及生產方法,用以生產生態毯來修復尾礦庫的生態環境。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尾礦庫修復生態毯的生產系統,包括藻類/苔蘚混合液培育裝置、混合藻液存儲裝置、生態毯骨架裝置及噴淋裝置,其中:
所述藻類/苔蘚混合液培育裝置用于藻類和苔蘚的擴大培養;
所述混合藻液存儲裝置用于存儲擴大培養后的混合藻液待用;
所述生態毯骨架裝置包括底板和周邊的支撐板,用于承重生態毯的主體材料,生態毯骨架裝置將生態毯的主體材料塑形為各種形狀的塊狀結構;
所述噴淋裝置包括噴淋管和噴淋頭,噴淋管上設有蠕動泵提供動力,噴淋頭位于生態毯骨架裝置正上方并且與噴淋管的出口端連接,所述噴淋管進口端連通所述混合藻液存儲裝置,從而噴淋裝置實現將混合藻液快速均勻噴淋至生態毯的表面。
進一步地,所述藻類/苔蘚混合液培育裝置包括光照培養溫室和設于其內的玻璃培養裝置;所述玻璃培養裝置中設有BG11藻類培養基,所述光照培養溫室的培養條件為25-30℃,15-20μmol光子m-2S-1。
本發明采用經典的BG11藻類培養基(pH 7.4),詳細配方如下表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廣東清新地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云水謠環境治理有限公司,未經中山大學;廣東清新地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云水謠環境治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108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