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旋翼減震仿真試驗結合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50870.5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222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赫;饒大林;常艷祥;嚴小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航華東光電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5 | 分類號: | G06F30/15;G06F30/23;B64F5/00;B64F5/6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可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99 | 代理人: | 劉昌剛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旋翼 減震 仿真 試驗 結合 設計 方法 | ||
1.一種多旋翼減震仿真試驗結合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通過有限元軟件進行仿真分析,得到機體結構系統的固有頻率、模態及振型后,即可開展試驗分析;
S2、試驗分析時,對樣件在振動臺上進行掃頻振動試驗,得到時域振動數據;
S3、參考發動機、旋翼系統工作頻率,進行定頻試驗,檢驗振動水平;
S4、對S2中試驗分析得到的時域振動數據進行快速傅里葉變換,得到頻域數據,在頻域圖中得到典型共振增幅頻率波段峰值對應的頻率,即在頻域圖中通過峰值獲取掃頻區間內模態及對應固有頻率;
S5、再將S4中得到的頻率對照S1中仿真分析得到的固有頻率,修正仿真模型,從而提高分析結果精度;
S6、對接近設計工作頻率的固有頻率對應的模態振型進行提取,參考相應振型對結構進行修改優化,重復上述步驟S1-S5,最后得到滿足設計要求的振動水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減震仿真試驗結合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得到機體結構系統的固有頻率的具體步驟為:
機體結構系統固有頻率的有限元分析中機體結構系統應變能為
式中,E為材料彈性模量;εij為應變張量,εkl為應變張量,dV為微分體積;
機體結構系統的動能為
式中,為速度向量,ρ為密度;
離散化為有限元模型,構成一個多自由度的機體結構系統,無阻尼機體矩陣方程為
式中,M為機體結構系統的質量矩陣;K為機體結構系統的剛度矩陣;為機體結構系統的位移列陣;F為作用在機體結構系統上的激振力列陣;
無阻尼情況下,在沒有任何外界的激勵作用時,結構系統產生的固有振動由下列方程給出
由它所決定的固有振動呈諧振動形式,即
u=u0eiωt (5)
將它代入方程(2),得特征方程
Ku0=ω2Mu0 (6)
式中,ω為機體結構系統的固有振動頻率;由此,求解機體結構系統的固有頻率歸結為一個廣義特征問題;
特征方程(4)所提供的特征值由下式求出
由特征值λi求出ωi的平方值
式中,ωi為機體結構系統的第i階模態固有頻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旋翼減震仿真試驗結合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求解機體結構系統的固有振型具體包括:特征向量給出模態的位移形態,稱為機體結構系統的第i階固有振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旋翼減震仿真試驗結合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N個自由度機體結構系統,具有N對特征對(ω和),即式(7)下標i是從1到N內取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航華東光電深圳有限公司,未經中航華東光電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087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