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基于量子點液晶分子的顯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50868.8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452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葉蕓;江宗釗;郭太良;林鑒垚;郭舉;陳恩果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G02F1/1343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chuàng)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陳明鑫;蔡學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量子 液晶 分子 顯示 面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基于量子點液晶分子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設置的導光板uLED、橫向偏振片、液晶盒下基板、量子點液晶分子、液晶盒上基板和垂直向偏振片;所述導光板uLED內設置有背光源LED;所述液晶盒內部布置有尋址電極陣列,并在行列尋址電極交錯處布有錯位電極;所述量子點液晶分子通過黑色光刻膠陣列隔開;通過錯位電極的方式調節(jié)液晶面板的開閉模式,通過控制背光源是否激發(fā)量子點液晶從而實現液晶面板即顯示像素的功能。本發(fā)明去除了傳統(tǒng)液晶顯示面板的彩膜層,大大提高了光利用效率,隔絕了各像素光之間的串擾,簡化了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LCD、納米線材料、量子點顯示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量子點液晶分子的顯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在平板顯示技術領域中,液晶顯示技術由于其產品功耗小、壽命長等優(yōu)點,占據了平板顯示產品的主流,對于現有產線,各尺寸液晶面板都極其完善、成熟,因此液晶顯示面板成本也較小,然而,現有產線的LCD顏色特性仍然是其短板,很難突破NTSC100%的指標,彩膜層與液晶盒的組合使背光出光的光利用率一降再降;對于賽事、電競領域,低響應速度的LCD面板仍會出現拖影的情況,在大屏顯示中,液晶的可視角度也存在需改進之處。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提升uLED產業(yè)效率,簡化結構,開發(fā)、設計新型的uLED成為迫切的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量子點液晶分子的顯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量子點液晶分子的顯示面板,其包括自下而上設置的導光板uLED、橫向偏振片、液晶盒下基板、量子點液晶分子、液晶盒上基板和垂直向偏振片;所述導光板uLED內設置有背光源LED;所述液晶盒內部布置有尋址電極陣列,并在行列尋址電極交錯處布有錯位電極;所述量子點液晶分子通過黑色光刻膠陣列隔開;通過錯位電極的方式調節(jié)液晶面板的開閉模式,通過控制背光源是否激發(fā)量子點液晶從而實現液晶面板即顯示像素的功能。
進一步的,所述錯位電極為為錯位梳狀分布的條形/凸起多面體。
進一步的,所述液晶盒為經過光刻工藝的井田黑色光刻膠陣列分割的液晶盒,每個單元作為發(fā)光子像素,根據激發(fā)光源的不同,填充不同基色的量子點液晶分子,黑色光刻膠陣列起隔絕子像素光串擾作用。
進一步的,所述量子點液晶分子為納米線包覆的液晶分子,液晶分子為垂直取向的棒狀液晶。
一種基于量子點液晶分子的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將液晶盒底板涂敷電極材料,通過刻蝕手法獲得梳狀錯位分布電極與行列尋址電極,并以此為下基板旋涂黑色光刻膠,顯影后獲得規(guī)則分布的Bank陣列,利用相同的方法獲得僅需布置電極的上基板;
步驟S2:生長各基色納米線材料并包覆于向列型液晶分子,加入垂直取向劑后分別注入子像素bank內,將液晶盒上對位覆蓋于下基板上抽真空后進行膠封,獲得液晶盒;
步驟S3:通過組裝,自下而上依次安置導光板uLED、水平偏振片、液晶盒、垂直偏振片即獲得基于量子點液晶分子的顯示面板。
進一步的,所述納米線材料生產方法如下:
(1)對襯底進行清洗和處理,將樣品依次在去離子水、乙醇和去離子水中進行超聲清洗,除去表面殘留的污染物并用氮氣吹干;
(2)將襯底放入物理氣相沉積裝置反應腔內,并開始納米線緩沖層的蒸鍍;
(3)將覆有緩沖層薄膜的襯底放入多片式HVPE生長系統(tǒng)中,開始低溫生長納米線,后降溫取出樣品,即獲得納米線材料。
進一步的,所述量子點液晶分子制備方式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大學,未經福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086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超窄石墨烯納米帶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聚酯改性單體加熱熔融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