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除草劑在防除麥田雜草中的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49953.2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66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龔國斌;陳克付;王毅;賈增坡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33/18 | 分類號: | A01N33/18;A01N47/36;A01P1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汪貴艷 |
| 地址: | 231622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除草劑 麥田 雜草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除草劑在防除麥田雜草中的應用,所述復合除草劑的有效成分為二甲戊靈和噻吩磺隆,所述二甲戊靈和噻吩磺隆的質量比為11?80:1。特別能防治麥田節節麥、日本看麥娘、牛繁縷或婆婆納。本發明公開的復合除草劑在冬小麥播后苗前土壤噴霧,在旱旱輪作區可以有效防除節節麥、婆婆納等雜草的危害;在水旱輪作區可以有效防除日本看麥娘、看麥娘、硬草、牛繁縷等雜草的危害,操作方便,也可以防止節節麥、日本看麥娘產生抗藥性,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復合除草劑在防除麥田雜草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小麥收割機的長途跨區作業、小麥新品種更新換代與大面積的統繁統供、粗放的耕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節節麥的發生;隨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及單一除草劑品種的長期使用,使麥田雜草群落發生了演變,使原來的優勢種雜草得到控制,而致使節節麥、日本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逐年上升,成為當前高水肥麥田的惡性雜草。
其中節節麥又名粗山羊草,是世界性惡性雜草,多生于荒蕪草地或麥田中,危害較重。節節麥出苗期長,主要在小麥播種之后15-20天,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形成冬前出苗高峰(此期間出苗的雜草約占總數的70%);另一個是春季出苗期(下一年2月下旬至3月,仍有部分出苗)。節節麥在冬小麥田主要以幼苗越冬,也可以種子、分蘗和單株幼苗越冬。秋季出苗的節節麥冬前產生分蘗3-4個,多者10個以上。來年春季氣溫回升后,未出苗的種子還可繼續出苗,還可繼續分蘗;并且主莖和分蘗都能抽穗結籽。節節麥的分蘗能力強,生長旺盛。據調查,春季節節麥一般每株10-20個分蘗,最多達每株36個分蘗。節節麥耐干旱,適應性強,節節麥以種子繁殖。種子成熟后一部分落在田里,次年萌發,而大部分混雜在小麥等作物籽實中隨調運傳播。
在現有技術中,只有含有甲基二磺隆成分的除草劑對節節麥有防除效果,但是使用中存在:如果用量小,不能達到所期望的防除效果;如果用量高了,對小麥有很大的傷害。此外,角質型硬質小麥相對比較敏感、揚麥158、鎮麥9號蛋白質含量較高,對甲基二磺隆相對敏感,在遇霜凍、澤澇、鹽害等環境脅迫時可能引起藥害。生產上如果遇陰雨天田間過濕、低洼積水或者麥苗受澇害、凍害、鹽堿危害、病蟲危害及植株營養不良時不能用藥,小麥拔節或株高達13厘米后不能使用,否則容易產生藥害。施藥后4天內有大雨、霜凍容易產生藥害。施藥時田間不能有積水,施藥前后2天內不能大水漫灌,以免出現藥害。另外,在冰凍條件下施用甲基二磺隆容易發生藥害,導致小麥葉片發黃、矮縮不長,嚴重的會出現死苗。
近年來日本看麥娘、牛繁縷和婆婆納的危害面積和嚴重程度逐年加大,少數地區的個別田塊小麥產量損失高達2~3成,最嚴重的田塊形成草荒,解決這些雜草的危害已經迫在眉睫。
目前,二甲戊靈及其復配制劑在小麥上沒有專利、試驗和使用的報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申請發明人通過長期實驗研究和田間試驗,本著科學組合、成本低廉、組成簡單的原則,發現將二甲戊靈和噻吩磺隆在特定混合比例下組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麥田節節麥、日本看麥娘、牛繁縷和婆婆納等形成的草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復合除草劑在防除麥田雜草中的應用,所述復合除草劑的有效成分為二甲戊靈和噻吩磺隆,所述二甲戊靈和噻吩磺隆的質量比為11-80:1。
進一步方案,所述復合除草劑的畝用量為二甲戊靈為10g.a.i-80g.a.i、噻吩磺隆1.0g.a.i-3.0g.a.i。
進一步方案,所述麥田雜草為節節麥、日本看麥娘、牛繁縷或婆婆納。
進一步方案,所述復合除草劑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懸浮劑(包括水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干懸浮劑)、乳油或水分散粒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995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