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有活動支撐臂的寰樞椎脫位后路復位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49101.3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348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馬向陽;馬浩天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浩天 |
| 主分類號: | A61B17/70 | 分類號: | 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幫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喻振興 |
| 地址: | 51001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帶有 活動 支撐 寰樞椎 脫位 后路 復位 | ||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帶有活動支撐臂的寰樞椎脫位后路復位器,具有呈夾子狀的限位架,夾子狀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于中部交點處交叉連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尾端作為手柄端,第一支架的首端安裝支撐臂,用于對椎骨推進復位;第二支架的首端安裝夾手臂,用于夾緊寰椎后弓;本發明復位操作簡單,提供了額外的復位力量,且可以準確的控制復位距離,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后路復位力量不足、復位操作困難及復位效果不佳的問題;本發明還可用于除寰樞椎脫位外其它椎骨脫位的復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帶有活動支撐臂的寰樞椎脫位后路復位器。
背景技術
在寰樞椎、頸椎、腰椎等,由于脫位或滑脫需要進行復位時,通常會采用到后路椎弓螺釘固定棒復位系統,然而,以上這種通過釘棒固定進行椎體復位,主要依靠釘棒的提拉作用實現復位,由于釘棒系統的提拉復位力量有限,往往需要增加固定棒的預彎弧度以增加復位力量,但需要反復的換棒操作以實現滿意的復位,但此方法很難精準控制復位距離。此外,即便反復彎棒和換棒,提高了的復位力量可能仍不足以克服復位阻力,造成復位不佳的情況并不少見。因此,若能在釘棒固定系統固有的復位力量之外,提供額外的復位力量,將有助于寰樞椎脫位等的復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帶有活動支撐臂的寰樞椎脫位后路復位器,可提供額外的復位力量,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后路復位復位力量不足、復位操作困難及復位效果不佳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帶有活動支撐臂的寰樞椎脫位后路復位器,具有呈夾子狀的限位架,夾子狀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于中部交點處交叉連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尾端作為手柄端,第一支架的首端安裝支撐臂,用于對樞椎前推產生復位力量;第二支架的首端安裝夾手臂,用于夾緊寰椎后弓;支撐臂包括固定管、活動桿及起推進復位作用的支撐桿,固定管安裝在第一支架的首端,活動桿貫穿固定管,并與支撐桿活動連接;夾手臂包括固定在第二支架首端的手臂,位于手臂端部用于夾住寰椎后弓的夾手,以及套設在手臂上并用于調節夾手松緊度的調節件。
優選的,第一支架的首端相對于第一支架具有一定角度α的彎折,對應地,第二支架的首端相對于第二支架具有一定角度β的彎折;第一支架首端的彎折方向與第二支架首端的彎折方向相同;優選地,α或β的取值范圍為45°-180°;優選地,α=β。
優選的,支撐桿包括起推進復位作用的支撐部及用于連接活動桿的連接桿,支撐部與連接桿首端連接,活動桿與連接桿末端連接;固定管套設在活動桿和連接桿上,用于限制活動桿與連接桿的活動方向;活動桿通過連接桿帶動支撐部前推產生復位力量,實現椎骨后路復位。
優選的,支撐部設有用于避開樞椎棘突的弧形凹面,使支撐部可以避免樞椎棘突的干擾,在關節突或側塊上進行支撐前推。
優選的,連接桿末端設有凹腔;活動桿包括用于擰入固定管的第一螺桿,第一螺桿首端設有與凹腔相適配且用于卡入凹腔的卡入端,通過卡入端與凹腔的配合,將第一螺桿首端與連接桿末端活動連接;第一螺桿末端設有用于旋轉活動桿的螺帽;通過螺帽帶動第一螺桿旋轉,使活動桿在固定管內作旋進或旋出的移動,從而通過連接桿帶動支撐部作前推動作。
優選的,連接桿與固定管之間設有限位結構,防止連接桿在固定管內發生轉動;
限位結構為:連接桿一側設有至少一個帶螺紋通孔,螺絲通過可視區域擰入螺紋通孔后,通過可視區域對螺絲的卡位限制連接桿在固定管內轉動。
優選的,夾手包括兩個張開的夾手,兩個夾手的根部連接端與夾手臂中手臂的端部固定連接,夾手的前端設有若干個鋸齒,鋸齒的高度由夾手的前端到后端依次降低。
優選的,夾手臂中手臂與夾手的連接處設有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將調節件固定于夾手臂不同位置,以此調節兩夾手的張開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浩天,未經馬浩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910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