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神經網絡的無人駕駛專用車輛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48835.X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598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一晶;孫文韜;左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達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神經網絡 無人駕駛 專用車輛 檢測 方法 | ||
1.一種基于神經網絡的無人駕駛專用車輛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一:構建特征提取網絡、堆疊特征圖和錨框生成網絡,并對數據集的汽車長寬數據進行聚類運算;
步驟二:對所述錨框生成網絡輸出的邊界框進行坐標調整,去除冗余的邊界框,獲得檢測結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經網絡的無人駕駛專用車輛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構建特征提取網絡的過程包括:
構建Fire模塊和池化層,每三個Fire模塊和一個池化層構成所述特征提取網絡的一個組成單元,并在前一個Fire模塊和后一個Fire模塊之間加入殘差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神經網絡的無人駕駛專用車輛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ire模塊的構建過程包括:
先設置壓縮層,再設置擴展層,所述壓縮層為1×1的卷積層,所述擴展層包含1×1的卷積層和3×3的卷積層,所述壓縮層的卷積核數目為S1×1,所述擴展層的1×1的卷積層的卷積核數目為e1×1,所述擴展層的3×3的卷積層的卷積核數目為e3×3,滿足關系式:S1×1=SR×(e1×1+e3×3),SR表示縮減系數。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經網絡的無人駕駛專用車輛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數據集的汽車長寬數據進行聚類運算的過程包括:
從數據集的汽車長寬數據中選取k個樣本點形成k個聚類中心,計算k個樣本點中的每個樣本點到各個聚類中心的距離Dij,滿足關系式:其中,Dij表示第i個樣本點到第j個聚類中心的距離,(xi,yj)表示k個樣本點中的一個樣本點,(xui,yuj)表示k個聚類中心中的一個聚類中心。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神經網絡的無人駕駛專用車輛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數據集的汽車長寬數據進行聚類運算的過程還包括:
依據樣本點到各個聚類中心的距離Dij的不同,將樣本點劃分到不同的簇,每個簇的聚類中心和屬于這個簇的樣本點之間滿足關系式:其中,SSE表示誤差平方和,Um是第m個簇,(xum,yum)表示Um這個簇的聚類中心,表示屬于Um這個簇的樣本點。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經網絡的無人駕駛專用車輛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對所述錨框生成網絡輸出的邊界框進行坐標調整的過程包括:
所述錨框生成網絡的錨框數據為其中,表示錨框左上角的橫坐標,表示錨框左上角的縱坐標,表示錨框的寬度,表示錨框的高度,并按以下關系式調整邊界框的坐標:
其中,表示錨框左上角橫坐標的偏差值,表示錨框左上角縱坐標的偏差值,表示錨框寬度的偏差值,表示錨框高度的偏差值,表示調整后的邊界框坐標,sig()為sigmoid函數,sigmoid函數的公式為: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經網絡的無人駕駛專用車輛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去除冗余的邊界框的過程包括:
去掉分數低于閾值的所有邊界框,對剩下的邊界框用非極大值抑制過濾掉多余的部分,每個邊界框分數的公式為:
其中,表示邊界框的分數,表示邊界框包含汽車的概率,表示邊界框與真值的交并比。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經網絡的無人駕駛專用車輛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去除冗余的邊界框后,還采用隨機梯度下降算法對所述數據集進行訓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8835.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