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LDH-Ce6-Ag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48433.X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284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娟;許麗佳;袁陽;嚴礪;林家富;任成;王江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47/52 | 分類號: | A61K47/52;A61K41/00;A61K33/38;A61P31/04;B82Y5/00;B82Y20/00;B82Y40/00;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趙紅霞 |
| 地址: | 6101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ldh ce6 ag 納米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LDH?Ce6?Ag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首先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備LDH載體,再通過CTAB、APTES將光敏劑分子Ce6載入LDH層間;將Ce6載入后,通過層間交換形成LDH?Ce6,LDH?Ce6與AgNO3反應后載入AgNPS,得到具有廣譜抗菌活性的LDH?Ce6?Ag納米復合材料。本發明以雙氫氧化物作為納米銀和二氫卟吩e6的載體,能有效改善納米銀的嚴重聚集和光敏劑Ce6分子的光穩定性,得到具有廣譜抗菌活性的LDH?Ce6?Ag納米復合材料,有效提升了抗菌活性和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納米抑菌制劑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LDH-Ce6-Ag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細菌感染是許多嚴重疾病的最突出潛在原因之一,病原微生物種類多樣并且變異迅速,使得抗菌療法一直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抗生素的發現為細菌感染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勝利,然而,耐藥性細菌的出現再一次使公眾的健康面臨嚴重威脅。
基因突變是產生耐藥細菌的根本原因,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是臨床上廣泛應用抗生素的結果,而抗生素的濫用則加速了這一過程。抗生素的濫用使得處于平衡狀態的抗菌藥物和細菌耐藥之間的矛盾被破壞,具有耐藥能力的細菌也通過不斷的進化與變異,獲得針對不同抗菌藥物耐藥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矛盾斗爭中不斷強化,細菌逐步從單一耐藥到多重耐藥甚至泛耐藥,最終成為耐藥超級細菌簡稱“超級細菌”。一旦感染“超級細菌”,能用于治療的藥物非常少,絕對有效的甚至沒有。如英國的Jevons首次發現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MRSA從發現至今感染幾乎遍及全球,已成為院內和社區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因此,迫切需要發現新型抗生素和新的治療方法。新抗生素的發現耗時長,投入大,其研發速度遠遠落后于病原微生物的變異速度,更嚴峻的是耐藥性問題絲毫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且近十年來發現的抗生素能通過臨床驗證成功用于臨床抗菌治療的又極少。
研究新型抗菌療法成為抗菌治療的研究主流,基于納米粒子的抗菌系統因其本身在抗菌治療方面的優勢而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其中納米載體由于量子效應、小尺寸效應和具有極大的比表面積,具有傳統無機抗菌劑所無法比擬的優良抗菌效果,且具有極高的安全性,納米抑菌藥物可以增加對細菌的定位,調節藥物和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采用不同的抑菌路徑協同抗生素起到治療細菌感染的效果。納米銀是傳統納米抑菌劑中的代表藥物,相對于普通銀離子,納米銀粒子具有更穩定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特性,并具有傳統無機抗菌材料無法比擬的抗菌效果,雖然銀納米粒子已被眾多研究者廣泛地證明對多種細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人們發現細菌在長期對抗銀納米治療中能產生一種激發納米銀嚴重聚集的鞭毛蛋白,從而降低治療效果。
除抗生素化療外,光動力滅活被廣泛認為是治療細菌的另一種方法。光動力抗菌療法是一種結合光敏劑分子和可見光產生的活性氧通過破壞DNA和膜結構而致死性地破壞細菌且活性氧能夠與致病菌中的多種生物活性分子反應,這一特性使得微生物不易對該方法產生耐藥性,這也是該方法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主要原因。雖然光動力抗菌療法為治療細菌感染帶來了希望,但是光敏劑的光穩定性差導致單重態氧生成能力低,細胞攝取能力低等原因,大大限制了光動力抗菌療法在臨床上的應用。例如,光敏劑二氫卟吩e6(Ce6),多用于治療革蘭氏陽性菌引起的感染,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但其光穩定性非常差,在光照下快速猝滅,失去產生單線態氧的能力,從而失去治療效果。因此將光動力抗菌療法用于臨床治療細菌感染仍存在許多難題需要解決。
為改善傳統納米抑菌和傳統光動力抑菌劑的缺陷,克服耐藥性問題。本發明擬結合納米技術和光動力抗菌療法制備LDH-Ce6-Ag(雙氫氧化物-二氫卟吩e6-銀)納米復合材料。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大學,未經成都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843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