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單盤輪式固相滅弧防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47972.1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10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智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智剛 |
| 主分類號: | H01T1/02 | 分類號: | H01T1/02;H01T4/02;H01B17/46 |
| 代理公司: | 淄博川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75 | 代理人: | 高鵬飛 |
| 地址: | 810000 青海省西寧市城***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輪式 固相滅弧 防雷 裝置 | ||
1.一種單盤輪式固相滅弧防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絕緣子串(10);
第一金屬螺桿(20),所述第一金屬螺桿(20)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所述絕緣子串(10)頂部,所述第一金屬螺桿(20)遠離所述絕緣子串(10)一端的外壁螺紋套接有第一螺母套(23),所述第一螺母套(23)外壁的底部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第一連接桿(24);
第二金屬螺桿(30),所述第二金屬螺桿(30)通過鉸鏈(11)轉動安裝在所述絕緣子串(10)一側的底部,所述第二金屬螺桿(30)遠離所述絕緣子串(10)一端的外壁螺紋套接有第二螺母套(31),所述第二螺母套(31)外壁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第二連接桿(32);
第一滅弧結構(40),所述第一滅弧結構(40)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連接桿(24)底部,所述第一滅弧結構(40)底部的中心處插接有第一觸發電極(42);
第二滅弧結構(50),所述第二滅弧結構(50)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二連接桿(32)頂部,所述第二滅弧結構(50)為圓柱形殼體,所述第二滅弧結構(50)一側的頂部開設有配合所述第一觸發電極(42)的穿插槽(51),所述第一觸發電極(42)貫穿所述穿插槽(51),所述第二滅弧結構(50)內壁的底部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電動液壓推桿(53);
滅弧圓盤(70),所述滅弧圓盤(70)滑動安裝在所述第二滅弧結構(50)內部,所述滅弧圓盤(70)上表面均勻鑲嵌有感應線圈(71),所述滅弧圓盤(70)上表面的中心處鑲嵌有第二觸發電極(73),所述第二觸發電極(73)頂部與所述第一觸發電極(42)底部相接觸;
電壓傳感器(82),所述電壓傳感器(82)設置在所述第一觸發電極(42)和所述第二觸發電極(73)的閉合回路上,所述電壓傳感器(82)用于檢測所述第一觸發電極(42)和所述第二觸發電極(73)的閉合回路上的電壓數值;
控制模塊(80),所述控制模塊(80)分別與所述電壓傳感器(82)和電動液壓推桿(53)電性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盤輪式固相滅弧防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金屬螺桿(20)上表面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絕緣柱(21),所述絕緣柱(21)頂部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安裝板(2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盤輪式固相滅弧防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金屬螺桿(20)與所述第二金屬螺桿(30)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金屬螺桿(20)的軸心線與所述第二金屬螺桿(30)的軸心線相平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盤輪式固相滅弧防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滅弧結構(40)外壁一側的中心處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定位柱(41),所述第二滅弧結構(50)外壁一側的中心處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定位桿(60),所述定位桿(60)遠離所述第二滅弧結構(50)的一端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配合所述定位柱(41)的套環(61),所述套環(61)套接在所述定位柱(41)外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盤輪式固相滅弧防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滅弧圓盤(70)兩側的中心處均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滑塊(72),所述第二滅弧結構(50)內壁對稱開設有配合所述滑塊(72)的滑槽(5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盤輪式固相滅弧防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滅弧圓盤(70)上表面圍繞所述第二觸發電極(73)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伸縮彈簧(74),所述伸縮彈簧(74)套接在所述第一觸發電極(42)和所述第二觸發電極(73)外側。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盤輪式固相滅弧防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滅弧結構(50)與所述第一滅弧結構(40)均呈圓柱體結構,且所述第二滅弧結構(50)呈圓柱形殼體,且所述第二滅弧結構(50)與所述第一滅弧結構(40)均采用絕緣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滅弧結構(50)位于所述第一滅弧結構(40)正下方。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盤輪式固相滅弧防雷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供電模塊(81),所述控制模塊(80)與所述供電模塊(81)電性連接,所述供電模塊(81)為二次電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智剛,未經李智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797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