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二值卷積神經網絡的高能效脈動陣列架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47472.8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751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勇東;尚志華;謝洪濤;鄧旭冉;李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中科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N3/04 | 分類號: | G06N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鄭哲 |
| 地址: | 100193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卷積 神經網絡 能效 脈動 陣列 架構 | ||
1.一種用于二值卷積神經網絡的高能效脈動陣列架構,其特征在于,包括:M1、M2、M3、M4四個層,四個層構成層間流水線,前三層采用脈動流水線結構;其中:
M1層依次為第一卷積計算單元、第一二值編碼單元與第一池化單元;M2層依次為第二卷積計算單元、第一加法樹計算單元、第二二值編碼單元與第二池化單元;M3層依次為第一全連接計算單元、第二加法樹計算單元與第三二值編碼單元;M4層包含第二全連接計算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二值卷積神經網絡的高能效脈動陣列架構,其特征在于,二值卷積神經網絡的輸入為二值特征圖,第一個N時鐘周期,M1層開始運算;第二個N時鐘周期,M2層獲得有效數據,M1層和M2層同時運算;第三個N時鐘周期,M3層獲得有效數據,M1層、M2層與M3層同時運算;第四個N時鐘周期,M4層獲得有效數據,M1層、M2層、M3層和M4層同時運算,從而構成了四級層流水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二值卷積神經網絡的高能效脈動陣列架構,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卷積計算單元與所有的全連接計算單元由PE_R和PE_C組合而成;
PE_R完成行計算,包含一個同或計算單元、一個加法器,兩個寄存器;其中一個寄存器用于緩存權重并傳輸到下一層進行計算,另一個寄存器用于存放累加結果;
PE_C完成列計算,即對行計算的結果進行累加,包含一個加法器和一個寄存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二值卷積神經網絡的高能效脈動陣列架構,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卷積計算單元為多個PE_R和PE_C組合構成的卷積計算陣列;
卷積計算陣列有多個權重輸入,權重沿水平方向向右傳輸,從上到下權重傳輸依次晚一個時鐘周期;每個對角線上的輸入特征圖是相同的,起到了輸入共享的作用。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二值卷積神經網絡的高能效脈動陣列架構,其特征在于,
所有的全連接計算單元,不涉及權重共享,由多個PE_R和PE_C組合構成了三級脈動流水線結構;其中:
在第一級脈動流水線中,每個PE_R對應一個權重輸入和一個特征圖輸入,數據不共享,每個PE_R完成一行的若干數據同或累加操作,從上到下的PE_R依次晚一個時鐘周期傳入陣列中參與計算;
在第二級脈動流水線中,使用多個PE_C各自累加每一行數據的累加結果;
第三級脈動流水線中,使用一個PE_C完成對第二級脈動流水線累加結果的累加。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二值卷積神經網絡的高能效脈動陣列架構,其特征在于,
第一加法樹計算單元為S通道的復用的加法樹,S為自然數,表示輸入通道數目;S個通道分為多級運算,每級運算間插入寄存器用于存放計算數據,使用加法器的個數為S-1個,是一個多級流水線,分時復用多次;
第二法樹計算單元為K通道的加法樹,K為自然數,表示輸入通道數目;第二法樹計算單元使用加法器的個數為K,在每兩層加法樹間插入寄存器,構成四級流水線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二值卷積神經網絡的高能效脈動陣列架構,其特征在于,
對M1層與M2層的卷積計算單元、以及M3層全連接計算單元的輸出都進行批歸一化操作,公式為:
上式中,μ是期望,σ2是方差,γ和β是縮放和偏移的參數,ε為常數,X表示卷積計算單元或者全連接計算單元的輸出。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二值卷積神經網絡的高能效脈動陣列架構,其特征在于,所有的二值編碼單元均相同,通過組合邏輯電路實現,包含了一個比較器和一個同或計算單元,表達式為:
上式中,sign(x)是符號函數;x是指輸入至二值編碼單元的信息,即批歸一化得到的Y。
所有的池化單元均相同,包含了P個寄存器用于存放二值編碼后的二值化數據,每P個數據通過或邏輯輸出一個結果,P為自然數。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二值卷積神經網絡的高能效脈動陣列架構,其特征在于,M1層、M2層與M3層的末端均設有一個乒乓緩存單元,用來存儲相應層的計算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中科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未經北京中科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747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AR技術的倉庫管理系統及出入庫方法
- 下一篇:租車管理方法及相關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