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復合酶制劑及其制備方法、促進植物氮和磷吸收的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45436.8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351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1 |
| 發明(設計)人: | 馬春霞;尹西翔;王利紅;李明君;張戰朝;韓術鑫;欒玲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
| 主分類號: | C12N9/42 | 分類號: | C12N9/42;A01N63/50;A01P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李雙艷 |
| 地址: | 250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 酶制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促進 植物 吸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酶制劑及其制備方法、促進植物氮和磷吸收的方法和應用,涉及農業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的復合酶制劑包括幾丁質酶和纖維素酶,其中幾丁質酶和纖維素酶的酶活力比為1:(16~36)。該復合酶制劑通過合理的配合使用幾丁質酶和纖維素酶,實現了植物對土壤氮、磷的吸收和利用,增強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促進植物果實健康生長,并且不會造成土壤的污染;還具有生產、操作過程簡單,適用性強的特點,能夠促進植物生長和品質改善,安全高效,可獲得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復合酶制劑及其制備方法、促進植物氮和磷吸收的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近年來,為最大限度的獲得土地產出量而大規模使用化肥,忽視了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有機質的消耗和物化性質的改變。菜地過量施用氮肥會導致氮在土壤中累積,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氮的積累也越多,其中主要形式為硝態氮,過多的硝酸鹽累積會造成土壤板結。長期過量施用磷肥可導致菜地土壤磷大量累積,使養分利用率降低,不僅造成肥料浪費而且使大部分磷以Ca-P、Al-P、Fe-P、O-P等固定形式長期存在于土壤中,使土壤質地變粗。不僅如此,長期施用有機肥會導致土壤對磷的吸附量降低,當磷元素在土壤中達到飽和后會導致土壤磷滲漏淋失,進入地表水,導致水體富營養化。促進植物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可以緩解氮元素和磷元素在土壤中的堆積,并且還能夠促進植物的生長,因此,一種能夠促進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氮和磷的產品是目前需要的。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促進植物氮和磷吸收的復合酶制劑,該復合酶制劑能有效的促進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復合酶制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促進植物氮和磷吸收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向土壤中施用上述復合酶制劑,該方法能夠有效的促進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
本發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復合酶制劑、上述復合酶制劑的制備方法或上述促進植物氮和磷吸收的方法在促進植物生長中的應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特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促進植物氮和磷吸收的復合酶制劑,所述復合酶制劑包括幾丁質酶和纖維素酶;所述幾丁質酶和所述纖維素酶的酶活力比為1:(16~36)。
優選地,所述幾丁質酶和所述纖維素酶的酶活力比為1:16。
優選地,幾丁質酶的使用濃度為每千克土壤施用幾丁質酶為0.02~0.04U,優選為0.04U。
優選地,纖維素酶的使用濃度為每千克土壤施用纖維素酶為0.32~0.72U,優選為0.64U。
優選地,所述復合酶制劑中,幾丁質酶的使用濃度為每千克土壤施用幾丁質酶0.04U;纖維素酶的使用濃度為每千克土壤施用纖維素酶0.64U。
優選地,所述幾丁質酶和所述纖維素酶的質量比為1:(4~9);所述幾丁質酶的濃度為0.2U/mg,所述纖維素酶的濃度為0.8U/mg;
優選地,所述幾丁質酶的用量為每千克土壤施用所述幾丁質酶0.2mg;
優選地,所述纖維素酶的用量為每千克土壤施用所述纖維素酶0.8mg;
優選地,所述幾丁質酶的用量為每千克土壤施用所述幾丁質酶0.2mg,所述纖維素酶的用量為每千克土壤施用所述纖維素酶0.8mg。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復合酶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將幾丁質酶和纖維素酶混合,得到所述復合酶制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未經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543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