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測量空間雙耳孔中心距的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45268.2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216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陸永華;王旦;趙采儀;葉志斌;劉冠誠;柴眾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錫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B11/14 | 分類號: | G01B11/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鄒蕾 |
| 地址: | 214187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量 空間 耳孔 中心 裝置 方法 | ||
1.一種測量空間雙耳孔中心距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多維調節(jié)平臺(5)、設置于多維調節(jié)平臺(5)上的旋轉支座(9)以及與旋轉支座(9)連接的兩個連桿(6),兩個所述連桿(6)連接處設有旋轉編碼器(8),且兩個所述連桿(6)的另一端均設有激光位移傳感器(4),所述激光位移傳感器(4)發(fā)射的激光(3)打在待測中心距的雙耳孔(1)上的靶球(2)上,所述激光位移傳感器(4)和旋轉編碼器(8)均與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模塊(10)信號連接,所述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模塊(10)與人機交互模塊(11)信號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測量空間雙耳孔中心距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靶球(2)固定在雙耳孔(1)的靶座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測量空間雙耳孔中心距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維調節(jié)平臺(5)包括一維粗微調旋轉臺(51),所述一維粗微調旋轉臺(51)上設有導軌(52),所述導軌(52)上設有滑塊(53),所述滑塊(53)上端與一維微調平移臺(54)固定連接,所述一維微調平移臺(54)上端與旋轉支座(9)固定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測量空間雙耳孔中心距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支座(9)包括軸承座(91)以及連接兩個連桿支架(92)的轉動軸(93),兩個所述連桿支架(92)分別與連桿(6)相連接,所述轉動軸(93)上設有旋轉編碼器(8)。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測量空間雙耳孔中心距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連桿(6)上均設有液壓伸縮桿(7),所述液壓伸縮桿(7)的另一端均與一維微調平移臺(54)相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測量空間雙耳孔中心距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維調節(jié)平臺(5)固定在三角支架(12)上。
7.一種用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測量空間雙耳孔中心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驟:
步驟1:安裝測量裝置,調節(jié)三角支架(12)高度,使激光位移傳感器(4)與標定件靶球(2)的距離在激光位移傳感器(4)的量程內;
步驟2:通過導軌(52)以及在導軌(52)上移動的滑塊(53)粗調與其固定連接的一維微調平移臺(54),以調節(jié)激光位移傳感器(4)的位置,使激光(3)打在標定件靶球(2)中心附近;
步驟3:鎖定液壓伸縮桿長度(7),微調一維微調平移臺(54)與一維粗微調旋轉臺(51),使激光(3)準確打在標定件靶球(2)中心上;
步驟4: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模塊(10)采集并處理由激光位移傳感器(4)和旋轉編碼器(8)的輸出信號,得到兩激光位移傳感器(4)與標定件靶球(2)之間的距離以及其角度值;
步驟5:重復4~6步驟兩次,分別測得另外兩個標定件靶球(2)之間的數(shù)據(jù);
步驟6:根據(jù)三次標定件靶球(2)的測量值以及標定件靶球(2)的標準值,計算兩測量臂的準確長度;
步驟7:重復4~6步驟,將步驟中的標定件靶球(2)替換為空間雙耳孔(1),根據(jù)三角形的余弦定理結合靶球(2)半徑補償,通過軟件計算得到空間雙耳孔(1)的距離值;
步驟8:人機交互界面(11)顯示最終的測量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錫研究院,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錫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5268.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