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模物聯網衛星的通信終端系統及其網絡管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44186.6 | 申請日: | 2020-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247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1 | 
| 發明(設計)人: | 盧洋洋;王淑芳;薛廣月;孫漢昌;趙正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信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7/185 | 分類號: | H04B7/1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15 | 代理人: | 洪波 |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模物 聯網 衛星 通信 終端 系統 及其 網絡 管理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模物聯網衛星的通信終端系統及其管理方法,該系統包括衛星基帶單元陣列、射頻單元、基帶開關切換單元、中頻開關切換單元、主控單元、射頻接口、網絡切換管理單元、*166單元、傳感器單元和數據存儲單元;衛星基帶單元陣列用于實現在不同衛星網絡中實現數據的發送與接收;射頻單元用于同時兼容多個工作頻段。本發明可覆蓋全球:用戶可根據監管的移動對象的移動路線,工作區域,選擇衛星運營服務組合,實現監控全過程的服務覆蓋;配置靈活:通過熱插拔、模塊化、標準的結構化安裝和接口連接方式,用戶可以根據監控移動載體的路線變更,網絡商服務價格變化、靈活的安裝、更換衛星通信模塊和網絡使用策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衛星網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模物聯網衛星的通信終端系統及其網絡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各行業均在加速部署、升級業務信息化系統,提升各自的精細化管理能力,因此對各類移動資產裝備、進出口貨物及原材料在全球范圍內的實時在線追蹤和狀態監控的需求日益增加,基于衛星鏈路的具有雙向通信能力的衛星物聯網通信終端系統受到系統、設備集成商及終端用戶的青睞。
衛星網絡是目前唯一可提供全球覆蓋的網絡通信手段,可以解決海洋,偏遠地區、兩極區域網絡通信問題。隨著小衛星技術與商業航天的發展,衛星的制造發射成本越來越低,而物聯網業務的特性,對衛星網絡的鏈路的帶寬和實時性要求都不高,發射、組網、運營門檻低,因此除傳統老牌的衛星運營商繼續擴大自身物聯網服務業務以外,越來越多的初創衛星運營企業也開始涉入物聯網衛星星座運營業務。
基于系統成本、終端尺寸及所需的鏈路能需求匹配考慮,用于物聯網衛星的頻段通常集中在VHF、UHF、L頻段,可用頻率資源非常有限,各個國家基于本國的無線電管理及電信管理辦法,以及商業、頻段保護、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非技術因素,會對不同的衛星星座做出限制、甚至禁止使用的監管約束。對于大部分衛星星座而言,很難在全球所有國家和區域獲得運營資質。因此,基于監管的原因,并非所有的衛星星座都可提供全球無差別網絡服務。
不同運營商的物聯網衛星星座的信號頻率、數傳體制,編解碼方式、接口協議均不相同,目前行業也缺乏一個統一的接入標準,因此現有的物聯網數據收發模塊無法在實現不同運營商間的漫游通信,導致網絡服務在途徑某些地域時會出現服務中斷情況的發生,無法實現全球無間斷追蹤監控業務。
發明內容
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多模物聯網衛星的通信終端系統及其網絡管理方法,解決了不同運營商接入標準不同導致服務中斷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多模物聯網衛星的通信終端系統,包括衛星基帶單元陣列、射頻單元、基帶開關切換單元、中頻開關切換單元、主控單元、射頻接口、網絡切換管理單元、GNSS單元、傳感器單元和數據存儲單元;
衛星基帶單元陣列用于實現在不同衛星網絡中實現數據的發送與接收;
射頻單元用于同時兼容多個工作頻段;
基帶開關切換單元用于連接收發數據與對應的衛星基帶單元的數據交換通路;
中頻開關切換單元用于連接在用的衛星基帶單元與射頻單元的信號傳輸通路;
主控單元用于對衛星基帶單元陣列模塊的自動識別、注冊、網絡參數管理;
射頻接口用于兼容不少于兩個的運營商的射頻鏈路頻段;
網絡切換管理單元用于實現和衛星網絡服務參數管理,網絡切換策略權重因子管理、并實現網絡切換策略的算法;
GNSS單元用于獲取當前的地理位置與時間;
傳感器單元用于獲取監控對象的狀態;
數據存儲單元用于存儲傳感單元采集數據、衛星網絡服務參數和通信終端服務日志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信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交信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418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