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固廢電石泥鋼渣新型綠色環保碳化磚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41002.0 | 申請日: | 2020-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874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司政凱;張夢安;段星澤;曹林方;王占;李帥陽;張寒月;姚軍偉;李寧;江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興安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26 | 分類號: | C04B28/26;C04B40/02 |
| 代理公司: | 河南大象律師事務所 41129 | 代理人: | 尹周 |
| 地址: | 4501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石 鋼渣 新型 綠色 環保 碳化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固廢電石泥鋼渣新型綠色環保碳化磚,主要包括以下組分并按照質量份數配比制備而成:鋼渣粉料10?30份、鋼渣粒料10?30份、廢混凝土5?10份、礦粉5?10份、電石泥10?30份、粉煤灰10?30份、水泥3?5份、硅灰1?3份、脫硫石膏3?5份、水玻璃0.5?3份、短切玄武巖纖維0.5?1份、水10?15份。本發明摻雜大量的電石泥、鋼渣、粉煤灰等廢料,降低了石灰和水泥的消耗、環境污染小、經濟性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固廢電石泥鋼渣新型綠色環保碳化磚及其制備方法,綠色建筑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工業生產中,電石泥、鋼渣、粉煤灰等廢氣料產出大,大量堆積不僅占用土地,污染環境。而在建筑行業中,石灰和水泥耗材嚴重,石灰和水泥的生產是一種高能耗、高碳排放的過程,成本較高。因此,現在急需一種制品以及相應的方法即能減少石灰和水泥的消耗,也能夠充分利用電石泥、鋼渣、粉煤灰等廢料,以減少污染和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提高經濟性。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利用電石泥、鋼渣、粉煤灰等廢料、降低石灰和水泥的消耗、環境污染小、經濟性好的固廢電石泥鋼渣新型綠色環保碳化磚,具體而言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固廢電石泥鋼渣新型綠色環保碳化磚,主要包括以下組分并按照質量份數配比制備而成:鋼渣粉料10-30份、鋼渣粒料10-30份、廢混凝土5-10份、礦粉5-10份、電石泥10-30份、粉煤灰10-30份、水泥3-5 份、硅灰1-3份、脫硫石膏3-5份、水玻璃0.5-3份、短切玄武巖纖維0.5-1 份、水10-15份。
優先方案,所述鋼渣粉料15份、鋼渣粒料20份、廢混凝土2.5份、礦粉5 份、電石泥10份、粉煤灰25份、水泥3份、硅灰1份、脫硫石膏3份、水玻璃1份、短切玄武巖纖維0.5份、水15份。
優先方案,所述鋼渣粉料15份、鋼渣粒料20份、廢混凝土2.5份、礦粉5 份、電石泥15份、粉煤灰20份、水泥3份、硅灰1份、脫硫石膏3份、水玻璃1份、短切玄武巖纖維0.5份、水15份。
優先方案,所述鋼渣粉料15份、鋼渣粒料20份、廢混凝土2.5份、礦粉5 份、電石泥20份、粉煤灰15份、水泥3份、硅灰1份、脫硫石膏3份、水玻璃1份、短切玄武巖纖維0.5份、水15份。
優先方案,所述鋼渣粉料15份、鋼渣粒料20份、廢混凝土2.5份、礦粉5 份、電石泥25份、粉煤灰10份、水泥3份、硅灰1份、脫硫石膏3份、水玻璃1份、短切玄武巖纖維0.5份、水15份。
一種制備固廢電石泥鋼渣新型綠色環保碳化磚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將市售鋼渣,廢混凝土分別進行破碎,球磨,過篩處理;
b、按重量份數稱取鋼渣粉料、鋼渣粒料、廢混凝土、礦粉、電石泥、粉煤灰、水泥、硅灰、脫硫石膏、水玻璃、短切玄武巖纖維、水;
c、將步驟b稱量好鋼渣粉料、鋼渣粒料、廢混凝土、礦粉、電石泥、粉煤灰、水泥、硅灰、脫硫石膏、短切玄武巖纖維充分混合均勻,制成混合料A;
d、將步驟b稱量好水玻璃、水充分混合均勻,制成溶液B;
e、將步驟c與步驟d制成的混合料A和溶液B加入攪拌機中混合攪拌均勻,制成濕物料C;
f、將步驟e制成的濕物料C裝入模具中,加壓保壓條件下形成磚坯,然后放入干燥箱中55-65℃干燥28-24h;
g、步驟f所述加壓為50-200KN,保壓時間為2-5min;
h、將步驟f制成磚坯,養護后制得成品。
優先方案,所述鋼渣粉料80-100目、鋼渣粒料20-100目、廢混凝土100-120 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興安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河南興安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10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