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物質煙氣余熱全熱回收型吸收-壓縮耦合熱泵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40638.3 | 申請日: | 2020-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567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忠彥;張俊博;洪浩;金旭;車德勇;洪文鵬;楊迪;王洋;趙才恒;杜可豐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電力大學;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B30/02 | 分類號: | F25B30/02;F25B30/04;F23J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張天一 |
| 地址: | 132000 ***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 煙氣 余熱 回收 吸收 壓縮 耦合 系統 | ||
1.一種生物質煙氣余熱全熱回收型吸收-壓縮耦合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雙級吸收熱泵單元、升溫吸收熱泵單元、壓縮熱泵單元、第一煙氣換熱單元、第二煙氣換熱單元和第三煙氣換熱單元;生物質煙氣依次經過所述第一煙氣換熱單元、所述第二煙氣換熱單元和所述第三煙氣換熱單元;所述雙級吸收熱泵單元位于所述第一煙氣換熱單元一側,所述雙級吸收熱泵單元的內部上端設置有依次連接的第一發生器、第二發生器和第一冷凝器,內部下端設置有依次連接的第一蒸發器、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所述第一發生器與所述第一冷凝器連通,所述第二發生器與所述第二吸收器連通,所述第二吸收器、所述第一發生器、所述第一吸收器、所述第二發生器和所述第一蒸發器的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噴淋盤,第二噴淋盤、第三噴淋盤、第四噴淋盤和第五噴淋盤;所述雙級吸收熱泵單元外側設置第一熱交換器,所述第一吸收器內部設置第二熱交換器,所述第二吸收器的下方設置第一溶液泵,所述第一吸收器的下方設置第二溶液泵;所述壓縮熱泵單元設置有第二蒸發器,所述升溫吸收熱泵單元的第三冷凝器與所述壓縮熱泵單元的所述第二蒸發器耦合構成升溫吸收-壓縮耦合熱泵模塊,所述升溫吸收-壓縮耦合熱泵模塊還包括第三蒸發器、第三吸收器、第三發生器、第二冷凝器和壓縮機,所述第三蒸發器與所述第三吸收器連通,所述第三發生器與所述第三冷凝器連通,所述第三冷凝器內設有第二蒸發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頂部通過所述壓縮機與所述第二蒸發器連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底部通過節流閥與所述第二蒸發器連接,所述第三發生器的下方設置第三熱交換器和與所述第三熱交換器連接的第三溶液泵,所述第三冷凝器的下方設置有冷劑泵,所述第三發生器、所述第三吸收器以及所述第三蒸發器內分別設置有與所述第三熱交換器連通的第六噴淋盤、與所述第三溶液泵連通的第七噴淋盤以及與所述冷劑泵連通的第八噴淋盤;
所述升溫吸收-壓縮耦合熱泵模塊位于第三煙氣換熱單元的一側,所述雙級吸收熱泵單元位于所述升溫吸收-壓縮耦合熱泵模塊的上方;所述第一煙氣換熱單元、所述第二煙氣換熱單元和所述第三煙氣換熱單元分別與所述雙級吸收熱泵單元、所述第二冷凝器和所述升溫吸收熱泵單元連接;所述第一煙氣換熱單元包括第一煙氣換熱器,所述第二煙氣換熱單元包括第二煙氣換熱器,所述第三煙氣換熱單元包括第三煙氣換熱器,所述第一煙氣換熱器、所述第二煙氣換熱器以及所述第三煙氣換熱器自上而下順次連通;其中,所述第一發生器、所述第二發生器和所述第一煙氣換熱器順次首尾連通形成高溫熱源水循環回路A,所述第三煙氣換熱器、所述第三發生器、所述第一蒸發器和所述第三蒸發器順次首尾連通形成低溫熱源水循環回路B,采暖熱水進水管、所述第三吸收器、所述第一吸收器、所述第二吸收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和采暖熱水出水管依次連通形成暖熱水通路C,所述采暖熱水進水管、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煙氣換熱器和所述采暖熱水出水管順次連接形成采暖熱水通路D。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質煙氣余熱全熱回收型吸收-壓縮耦合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溶液循環回路E,所述溶液循環回路E包括所述第一發生器、所述第二吸收器、所述第一熱交換器、所述第一溶液泵、所述第一噴淋盤和所述第二噴淋盤,所述第一發生器的濃溶液管口和所述第一噴淋盤分別與所述第一熱交換器的兩個濃溶液管口連通,所述第一溶液泵和所述第二噴淋盤分別與所述第一熱交換器的兩個稀溶液管口連通,所述第一溶液泵同時與所述第二吸收器的稀溶液管口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質煙氣余熱全熱回收型吸收-壓縮耦合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溶液循環回路F,所述溶液循環回路F包括所述第二發生器、所述第一吸收器、所述第二熱交換器、所述第三噴淋盤、所述第二溶液泵和所述第四噴淋盤,所述第二發生器的濃溶液管口和所述第三噴淋盤分別與所述第二熱交換器的兩個濃溶液管口連通,所述第二溶液泵和所述第四噴淋盤分別與所述第二熱交換器的兩個稀溶液管口連通,所述第二溶液泵同時與所述第一吸收器的稀溶液管口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電力大學;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北電力大學;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063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