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升溫型雙效吸收-壓縮耦合熱泵余熱回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40636.4 | 申請日: | 2020-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567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忠彥;洪浩;金旭;趙才恒;車德勇;洪文鵬;高龍;張俊博;李睿;吳爽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電力大學;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B30/02 | 分類號: | F25B30/02;F25B3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張天一 |
| 地址: | 132000 ***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升溫 型雙效 吸收 壓縮 耦合 余熱 回收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升溫型雙效吸收?壓縮耦合熱泵余熱回收系統,由雙效吸收熱泵單元和壓縮熱泵單元通過管線連接組成。雙效吸收熱泵單元具有高溫蒸發器、低溫蒸發器、高溫吸收器和低溫吸收器;壓縮熱泵單元的壓縮蒸發器設置在雙效吸收熱泵單元的吸收冷凝器內部,與吸收冷凝器進行耦合,構成升溫型雙效吸收?壓縮耦合模塊;供熱水通過與雙效吸收熱泵單元的吸收器和壓縮熱泵單元的壓縮冷凝器進行換熱獲取高溫熱水;吸收熱泵單元的余熱換熱器與低溫熱源水進行換熱,回收低溫余熱的熱量。本發明的效果和益處是該系統可利用40℃以上余熱,將余熱溫度降至20℃以下,供熱水由45℃升至70℃以上,實現余熱深度回收利用和節能減排。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余熱利用熱泵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升溫型雙效吸收-壓縮耦合熱泵余熱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能源形勢的日趨嚴峻,能源需求緊張的問題日益突出,節約能源、降低能耗愈顯重要,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工業生產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一次能源,其中伴隨著各種余熱的產生,回收余熱是一項重要的節能途徑。目前高溫余熱的利用已經逐漸成熟,但針對低溫余熱回收利用的技術仍進展不快,低溫余熱回收技術同樣需要引起足夠高的重視。當前低溫余熱回收利用率較低,開發低溫余熱回收技術,拓展低溫余熱的領域是當前節能減排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眾多的余熱利用技術中,吸收式熱泵技術其獨特的優勢得到了較大的重視和較快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吸收式熱泵能夠有效利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低溫余熱廢熱資源,將無法利用的低品位的熱能變為能夠有效利用的高品位的熱能,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了企業的排熱污染,又利用了低溫余熱節省了能源,提高企業能源綜合利用的效率。
第二類吸收式熱泵也稱升溫型熱泵,是利用大量的中溫熱源產生少量的高溫有用熱能。即利用中低溫熱能驅動,用大量中溫熱源和低溫熱源的熱勢差,制取熱量少于但溫度高于中溫熱源的熱量,將部分中低熱能轉移到更高溫位,從而提高了熱源的利用品位。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號201420870682.7,公開一種高效大溫差溴化鋰吸收式二類熱泵,該發明在基于溴化鋰吸收式二類熱泵的原理,增設了輔助換熱循環,用經過熱交換器的濃溶液加熱熱水,以加大熱水溫差同時提高機組效率。但該機組無法充分吸收余熱中的熱量,尚不能將余熱溫度降至20℃以下,供熱水由45℃升至70℃以上,未能實現余熱深度回收利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升溫型雙效吸收-壓縮耦合熱泵余熱回收系統,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系統的雙效吸收熱泵單元與壓縮熱泵單元進行耦合,僅利用傳統蒸氣壓縮熱泵50%的電能,將低品位熱源實現高溫度的熱能輸出,實現余熱深度回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發明提供一種升溫型雙效吸收-壓縮耦合熱泵余熱回收系統,包括通過管線連接的雙效吸收熱泵單元和壓縮熱泵單元;
所述雙效吸收熱泵單元包括低溫吸收器、低溫蒸發器、高溫吸收器、高溫蒸發器、發生器、吸收冷凝器和余熱換熱器,所述壓縮熱泵單元包括壓縮蒸發器、壓縮冷凝器、壓縮機和節流閥;
所述低溫吸收器、高溫吸收器和壓縮冷凝器的供熱水連接管構成供熱水循環回路A;所述發生器、高溫蒸發器、低溫蒸發器和余熱換熱器內部的低溫水連接管構成低溫熱源水循環回路B;所述壓縮蒸發器、壓縮冷凝器、壓縮機和節流閥的制冷劑連接管構成壓縮熱泵單元冷劑循環回路C;所述低溫吸收器、高溫吸收器、發生器、低溫蒸發器、高溫蒸發器和吸收冷凝器的溶液連接管路構成溶液循環回路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電力大學;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北電力大學;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063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