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病原微生物檢測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40311.6 | 申請日: | 2020-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720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妍;朱葉;于翠萍;方琳;周婷婷;李慧超;張海彬;王冬;鄭海箏;岳紅;朱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春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 |
| 主分類號: | C12M1/36 | 分類號: | C12M1/36;C12M1/34;C12M1/12;C12M1/00;C12Q1/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鉑茂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41 | 代理人: | 陳曉蕾 |
| 地址: | 130031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病原微生物 檢測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病原微生物檢測裝置,包括檢測箱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箱體(1)的一側固定安裝有固定罩殼(2),所述固定罩殼(2)的內部固定安裝有驅動電機(3),所述驅動電機(3)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雙向螺桿(4),所述雙向螺桿(4)的外圈套設有螺紋套(5),所述螺紋套(5)的上方鉸接有連接桿(6),所述連接桿(6)的上方設有放置板(7),所述連接桿(6)的一側連接有支撐桿(8),所述支撐桿(8)的外圈套設有套筒(9),所述套筒(9)的內部設有擠壓彈簧(10),所述支撐桿(8)的上方焊接有夾板(11),所述檢測箱體(1)頂部內壁安裝有觀察探頭(12),所述檢測箱體(1)的頂部設有讀取識別模塊(13),所述檢測箱體(1)的頂部設有控制面板(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病原微生物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箱體(1)的正面開設有通孔,且通孔的正面鉸接有擋板,所述檢測箱體(1)的兩側箱壁內焊接有隔離板,且隔離板上開設有檢測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病原微生物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箱體(1)的兩側箱壁固定連接有紫外線燈,所述檢測箱體(1)的箱體內壁固定安裝有軸承,所述雙向螺桿(4)貫穿軸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病原微生物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8)遠離連接桿(6)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塊,且限位塊的另一端與擠壓彈簧焊接,所述套筒(9)的兩側開設有桿通孔,所述支撐桿(8)貫穿桿通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病原微生物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機(3)與固定罩殼(2)的底部內壁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固定罩殼(2)與檢測箱體(1)的箱壁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觀察探頭(12)與讀取識別模塊(13)和控制面板(14)通過導線電性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病原微生物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線燈與控制面板(14)通過導線電性連接。
7.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終端模塊和系統(tǒng)傳輸模塊,包括以下步驟:
S1、準備檢測所需材料,包括載玻片、滴管和鑷子,將滴管內的血清樣本底至載玻片上,獲取病原微生物樣本;
S2、將載玻片通過鑷子放置到檢測箱體內的放置板(7)上,同時將驅動電機(2)、觀察探頭(12)和讀取識別模塊(13)啟動;
S3、所述觀察探頭(12)將觀測到的病原微生物通過讀取識別模塊(13)進行識別,所述讀取識別模塊(13)將識別到的病原微生物的種類讀取,并通過系統(tǒng)傳輸模塊進行傳輸;
S4、所述系統(tǒng)傳輸模塊將病原微生物種類傳輸至智能終端模塊,所述智能終端模塊對病原微生物進行分析,并生成對應抗菌劑。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病原微生物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讀取識別模塊(13)包括圖像識別單元,所述智能終端模塊包括云端信息系統(tǒng),智能終端模塊用于對病原微生物進行云端系統(tǒng)內查找分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春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未經長春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031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