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魚油的提取方法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39071.8 | 申請日: | 2020-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391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書成;張淵超;孫欽秀;魏帥;趙宇鑫;吉宏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1B1/00 | 分類號: | C11B1/00;C11B1/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劉瑤云;陳偉斌 |
| 地址: | 524088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魚油 提取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魚油的提取方法及應用。該提取方法是先用清水將新鮮的魚或魚類加工副產物清洗干凈,切割成小塊,絞碎得到碎骨肉;再將碎骨肉抽真空封裝,進行超高壓處理;接著向超高壓處理得到的碎骨肉中加入水和蛋白酶進行酶解反應;最后對酶解產物離心,分離上層即得所述魚油。本發明提取方法簡單,最終魚油提取率達到了99%,且本發明提供的方法提取魚油的理化性質可達中國水產行業標準SC/T 3502?2016一級粗魚油的標準,為提取高品質魚油提供了一種優良的途徑,對于提高魚及其加工副產物附加值和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魚油提取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魚油的提取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魚油因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等n-3多不飽和脂肪酸而具有眾多優良的生理活性,目前在醫藥和保健品領域受到了高度關注。生產魚油的原料主要是魚類及其加工副產物,其脂肪含量在1.4~40.1%之間,脂肪含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魚的種類和部位。在大部分魚類中,脂肪主要沉積在皮膚下以及肌肉,頭部和內臟中。因此,新鮮魚類或其加工副產物是生產高品質魚油的良好生物資源。
目前生產富含n-3PUFAs的高品質魚油,不僅需要優質的新鮮原料,還需要合適的提取方法,傳統的魚油提取方法有壓榨法、蒸煮法、溶劑法等。壓榨法的魚油提取率較低,蒸煮法使用高溫而使魚油易氧化變質,溶劑法在工業化生產中易造成魚油中有溶劑殘留。因此,近10多年來,很多研究者開始研究一些新的魚油提取方法,如酶解法、超臨界流體萃取法、超聲波輔助提取法等,其中酶解法提取魚油是利用蛋白酶降解魚類加工副產物中的蛋白質,使魚油從副產物中釋放出來,再通過離心的方法實現油水分離。這種方法已經廣泛用于在生產水解蛋白的同時回收魚油,然而魚油的提取率卻相對偏低。
專利CN108117922A公開了一種基于高壓脈沖電場的魚油提取工藝,對金槍魚下腳料所制備的漿狀物進行一次酶解、高壓脈沖電場處理、二次酶解,并且在一次酶解和二次酶解的過程中同時采用超聲波處理,但是該方法處理步驟冗雜,一次酶解9h,通CO2氣體1h,一次酶解液靜置0.5~1h,二次酶解3h,,二次酶解液靜置20h,離心0.5h,提取過程持續至少34h,時間成本高,前后使用了胃蛋白酶、超聲波處理、CO2氣體、高壓脈沖電場、胰蛋白酶、枯草桿菌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鹽酸、無水乙醇和活性炭,提取魚油的經濟成本大大增加,提取過程中還利用了鹽酸調節溶液pH,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魚油品質下降。該方法的魚油提取率為92%,但在酶解液中至少存在有8%的魚油,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下腳料中其他成分的應用。且利用該方法提取魚油過程中,會先后產生CO2、乙醇、鹽酸、活性炭等廢棄物,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因此,找到一種簡單低成本,提取率高且品質高的魚油提取方法,對于提高魚類或加工副產物附加值和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適合魚油的提取方法,本發明通過超高壓處理結合酶解法從新鮮魚類或其加工副產物中提取魚油,優化超高壓處理和酶解法提取魚油的工藝,提取方法簡單快捷,魚油提取率高,最終魚油提取率達到了99%,幾乎不會對下腳料中其他成分的應用造成影響。且本發明提供的方法提取得到的魚油的理化性質達到了中國水產行業標準SC/T 3502-2016一級粗魚油的標準,為提取高品質魚油提供了一種優良的途徑,同時提高了魚類或其加工副產物的附加值,避免了魚類加工副產物直接丟棄而造成的環境污染。
因此,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魚油的提取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根據上述方法從新鮮魚類或其加工副產物中提取魚油的應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魚油的提取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海洋大學,未經廣東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907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