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仿螞蟻口器功能結構的微液滴制備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38690.5 | 申請日: | 2020-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513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倪敬;蔡均;蒙臻;何利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L3/00 | 分類號: | B01L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黃前澤 |
| 地址: | 310018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螞蟻 口器 功能 結構 微液滴 制備 裝置 方法 | ||
1.一種仿螞蟻口器功能結構的微液滴制備裝置,包括電控柜、三軸驅動裝置、微量進樣器、托液組件和吸附輸出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軸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電動滑臺、第二電動滑臺和第三電動滑臺;第一電動滑臺水平設置,并安裝在電控柜的頂部;第二電動滑臺豎直設置,并安裝在第一電動滑臺的滑移塊上;第三電動滑臺安裝在第二電動滑臺的滑移塊上,且傾斜設置;微量進樣器的針筒安裝在第三電動滑臺上,且微量進樣器的推桿頭由第三電動滑臺上的滑移塊驅動;
所述的托液組件包括操控工作臺、托液電缸、疏水纖維束和第一纖維夾具;操控工作臺固定在電控柜上;操控工作臺上開設有中心孔;多個托液電缸均固定在操控工作臺上,且沿著操控工作臺上中心孔的周向排列;各個托液電缸的推出桿均朝向中心孔的軸線;各個托液電缸的推出桿上均安裝有疏水纖維束;各束疏水纖維束的外端均朝向中心孔的上方;
所述的吸附輸出組件包括雙工位電動滑臺、吸附工位電缸、輸出吸附電缸、親水纖維束、第二纖維夾具和疏水滑道;雙工位電動滑臺安裝在電控柜的頂部;雙工位電動滑臺的滑移塊上固定有吸附工位電缸和輸出吸附電缸;吸附工位電缸和輸出吸附電缸的推出桿豎直向上設置;吸附工位電缸的推出桿上安裝有親水纖維束;輸出吸附電缸的推出桿上固定有疏水滑道;疏水滑道傾斜設置;疏水滑道的頂端入口及親水纖維束的移動軌跡均經過中心孔的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仿螞蟻口器功能結構的微液滴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電動滑臺、第二電動滑臺、第三電動滑臺及雙工位電動滑臺均包括滑架、驅動電機、絲杠和滑移塊;絲杠支承在滑架上;滑移塊與滑架構成滑動副;固定在滑移塊上的螺母與絲杠構成螺旋副;驅動電機固定在滑架上,且輸出軸與絲杠的一端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仿螞蟻口器功能結構的微液滴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視覺檢測攝像頭和控制系統;所述的視覺檢測攝像頭安裝在電控柜上,且朝向操控工作臺;控制系統安裝在電控柜內,包括觸摸屏、電機驅動器和控制器;各個電動滑臺及電缸內的電機均通過電機驅動器與控制器連接;視覺檢測攝像頭的信號輸出線與控制器的視頻信號輸入接口連接;控制器采用PLC;觸摸屏安裝在電控柜的一側側壁上,且通信接口與控制器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仿螞蟻口器功能結構的微液滴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束疏水纖維束的中心軸線與操控工作臺上中心孔的軸線垂直相交于同一點。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仿螞蟻口器功能結構的微液滴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液電缸的推出桿與疏水纖維束通過第一纖維夾具固定連接;吸附工位電缸的推出桿與親水纖維束通過第二纖維夾具固定連接;第一纖維夾具及第二纖維夾具均由350目不銹鋼網片制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仿螞蟻口器功能結構的微液滴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示疏水纖維束及親水纖維束的直徑均為10μm,長度均為1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869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