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NB-IOT技術的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38664.2 | 申請日: | 2020-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432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董榮威;單磊磊;郭亞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四聯節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17/10 | 分類號: | G08B17/10;G08B17/12;G08B21/16;G08B21/18;G08B25/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nb iot 技術 電氣 火災 監控 系統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基于NB?IOT技術的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及裝置,包括監測模塊、警示模塊、NB?IOT信號傳輸模塊、中央處理器和后臺,所述監測模塊包括火花探測器、可燃氣體探測器、煙霧探測器、故障電弧探測器、溫度探測器、電流探測器、弧光探測器和熱解粒子探測器。本發明設置了包括火花探測器、可燃氣體探測器、煙霧探測器、故障電弧探測器、溫度探測器、電流探測器、弧光探測器和熱解粒子探測器的監測模塊,可實現對火花、可燃氣體、煙霧、故障電弧、溫度、電流、弧光和熱解粒子的檢測需求,從而有效提高了其整體的火災監控能力,同時,采用NB?IOT信號傳輸模塊將中央處理器與后臺雙向連接,可保障后臺時刻查看中央處理器所分析的數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氣火災監控技術領域,具體為基于NB-IOT技術的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及裝置。
背景技術
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在于對漏電監控的先期預報警,與傳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不同的是,電氣火災監控系統早期報警可以避免損失,對于設備以及其他財產可以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但現有的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其預警效果不夠理想,從而無法使人們更早的察覺到火災發生,為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同時也不能實時、有效的將監測數據傳輸給相關人員,從而降低了其智能化程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NB-IOT技術的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及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基于NB-IOT技術的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包括監測模塊、警示模塊、NB-IOT信號傳輸模塊、中央處理器和后臺,所述監測模塊包括火花探測器、可燃氣體探測器、煙霧探測器、故障電弧探測器、溫度探測器、電流探測器、弧光探測器和熱解粒子探測器,且監測模塊的輸出端與中央處理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中央處理器的輸出端與警示模塊的輸入端連接,且警示模塊包括LED顯示屏、報警器和警示燈,所述中央處理器還與NB-IOT信號傳輸模塊雙向連接,且NB-IOT信號傳輸模塊與后臺雙向連接。
優選的,所述監測模塊的輸入端還與蓄電池的輸出端連接,且監測模塊與中央處理器之間還連接有模數轉換器,且模數轉換器的輸入端與監測模塊的輸出端連接,模數轉換器的輸出端與中央處理器的輸入端連接。
優選的,所述還包括定位器,且定位器的輸出端與模數轉換器的輸入端連接,同時,中央處理器的輸出端還與數據儲存器的輸入端連接。
基于NB-IOT技術的電氣火災監控裝置,包括殼體,殼體內腔頂部的左端固定連接有包括火花探測器、可燃氣體探測器、煙霧探測器、故障電弧探測器、溫度探測器、電流探測器、弧光探測器和熱解粒子探測器的監測模塊,且殼體內腔頂部的右端固定連接有NB-IOT信號傳輸模塊,殼體內腔右側的中端固定連接有中央處理器,同時,殼體的正表面固定連接有包括LED顯示屏、報警器和警示燈的警示模塊。
優選的,所述NB-IOT信號傳輸模塊雙向連接有后臺,殼體內腔的頂部且位于NB-IOT信號傳輸模塊的左端固定連接有數據儲存器。
優選的,所述殼體內腔底部的右端固定連接有定位器,殼體內腔的底部且位于定位器的左側固定連接有模數轉換器,且殼體內腔底部的左端固定連接有蓄電池。
優選的,所述殼體左側的上端開設有預留口,且殼體外側的四周均固定連接有內表面開設安裝孔的安裝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設置了包括火花探測器、可燃氣體探測器、煙霧探測器、故障電弧探測器、溫度探測器、電流探測器、弧光探測器和熱解粒子探測器的監測模塊,可實現對火花、可燃氣體、煙霧、故障電弧、溫度、電流、弧光和熱解粒子的檢測需求,從而有效提高了其整體的火災監控能力,同時,采用NB-IOT信號傳輸模塊將中央處理器與后臺雙向連接,可保障后臺時刻查看中央處理器所分析的數據,有效提高了本申請的整體智能化程度以及使用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四聯節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西四聯節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866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