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香菇芋頭的輪作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37273.9 | 申請日: | 2020-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3457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1 |
| 發明(設計)人: | 林金盛;陳余紅;馬林;蔣寧;侯立娟;李輝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22/25 | 分類號: | A01G22/25;A01G18/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安曼 |
| 地址: | 210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香菇 芋頭 輪作 種植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香菇芋頭的輪作種植方法,屬于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包括如下步驟:香菇采摘結束后,及時去除大棚地上的香菇廢菌棒及雜物,深耕后開棚通風晾曬;將香菇廢菌棒破碎至顆粒狀,均勻噴灑50%嘧菌酯懸浮劑稀釋液,調節香菇廢菌棒顆粒含水量并蓋上薄膜燜制,燜制結束后將香菇廢菌棒顆粒均勻施撒于田中;芋頭播種前7d,每畝加施含鎂復合肥100kg、翻拌均勻,整壟帶溝。本發明通過香菇芋頭輪作種植可充分利用土壤資源,提高復種指數和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香菇芋頭輪作時,香菇收獲后,對香菇廢菌棒顆粒用50%嘧菌酯懸浮劑進行燜制處理,作為有機肥料施撒于田中,能有效抑制病害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輪作種植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香菇芋頭的輪作種植方法,屬于農業種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香菇是起源于我國的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國年產量第一的珍貴食用菌。香菇栽培目前沒有成熟的工廠化周年栽培,全國各地多采用農事栽培,需要塑料大棚、簡易草棚等設施來調溫、避雨、保濕。目前香菇栽培多采用“一年一栽”的種植模式,即香菇接種后在庫房等設施集中養菌,養菌期從7月至11月,種植期從11月上旬開始進大棚種植至4月中下旬結束采摘的模式進行,大棚種植和設施養菌在不同區域進行,種植大棚采摘結束后閑置,閑置期從5月至11月,約180d,對種植大棚內光、溫和土地資源利用不充分。
芋頭屬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作為一年收獲的糧菜兼用作物。芋頭最早產于中國、馬來西亞以及印度半島等炎熱潮濕的沼澤地帶,目前在全球各地廣為栽培,性喜溫暖潮濕的氣候,不耐旱,較耐陰。我國的芋頭資源極為豐富,主要分布在珠江、長江及淮河流域。因芋頭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近年來需求量逐年增加,規模化和設施化栽培面積逐年增加。但芋頭不耐連作,連作障礙正成為限制其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香菇芋頭的輪作種植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達到:
一種香菇芋頭的輪作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香菇采摘結束后,及時去除大棚地上的香菇廢菌棒及雜物,深耕后開棚通風晾曬;
步驟2:將香菇廢菌棒破碎至顆粒狀,均勻噴灑1500倍的50%嘧菌酯懸浮劑稀釋液,調節香菇廢菌棒顆粒含水量并蓋上薄膜燜制,燜制結束后將香菇廢菌棒顆粒均勻施撒于田中,每畝施3000kg;
步驟3:芋頭播種前7d,每畝加施含鎂復合肥100kg、翻拌均勻,整壟帶溝;
步驟4:芋頭種植期間,控制棚內的溫度在10~30℃;
步驟5:芋頭種植期間,根據芋頭不同生長期,利用香菇大棚的原有加濕設施來調節土壤濕度以適應芋頭生長要求,直至芋頭成熟采收。
優選的,在步驟1中,深耕深度為30~40cm,開棚通風晾曬時間為7~15d。
優選的,在步驟2中,將香菇廢菌棒破碎至直徑小于2cm。
優選的,在步驟2中,噴灑1500倍的50%嘧菌酯懸浮劑稀釋液,調節香菇廢菌棒顆粒含水量在60%。
優選的,在步驟2中,蓋上薄膜燜制時間為48~56h。
優選的,在步驟3中,每個香菇棚整成2壟1溝,每壟種植3~4行,行距35~45cm,株距30~40cm。
優選的,在步驟4中,當早晚溫度低于10℃時,閉棚升溫,當白d溫度高于30℃,開棚通風,并利用香菇大棚內的原有加濕設施噴淋降溫。
優選的,在步驟5中,芋頭采收結束后,清理大棚內雜物,開棚暴曬,修葺大棚設施,平整土地并在土壤表面灑少量石灰后種植香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未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727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