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的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37179.3 | 申請日: | 2020-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366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姜新新;于兆波;李文虎;畢建祥;崔磊磊;周長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24 | 分類號: | E04G21/24;E04G21/28;C04B40/02 |
| 代理公司: | 煙臺上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蘇紅紅 |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體積 混凝土 溫度 裂縫 控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的施工方法,屬于混凝土施工技術領域,包括分別埋設在混凝土內部的鋁塑管、測溫傳感器、鋁塑管連接的銅接頭、混凝土表面的蛇皮管、用于連接鋁塑管與蛇皮管的鐵絲、用于固定蛇皮管的U型卡扣、塑料膜、毛氈、阻燃保溫被,所述埋設在混凝土內部的鋁塑管的材質為中密度交聯聚乙烯料、高密度交聯聚乙烯料、中密度聚乙烯中的任一種,所述測溫傳感器在0℃~120℃范圍內的精度為0.5℃,測溫傳感器檢測溫度;本發明混凝土徐變得到充分發揮,溫度應力得到顯著降低,從而大幅度提高大體積混凝土抗裂安全度,減少混凝土內部與混泥土表面的溫度差,降低裂縫產生的可能性,以達到明顯效果的保溫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混凝土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18)》對大體積混凝土是這樣定義的:混凝土結構實體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體量混凝土,或預計會因混凝土中膠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溫度變化和收縮而導致有害裂縫產生的混凝土。
目前,我國基本建設正處在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期,高層建筑、大跨度橋梁等結構日漸增多。要想這些建筑具有可靠的穩定性,與其基礎結構是密不可分的,而這些基礎基本上為大體積混凝土結構。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由于其內部與表面的散熱速率不一樣,致使內外溫差較大,而內部水泥水化熱產生的溫度應力過大易造成溫度裂縫,這對大體積混凝土基礎結構而言會產生嚴重的危害,因此關于溫度裂縫的控制是迫切解決重要課題之一。
當前,關于大體積混凝土基礎結構溫度裂縫控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配合比,選擇韌性較好的材料作為摻加劑以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避免拉應力破壞;設置變形縫,主要體現在誘導縫設置、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采用“分層分塊”法、“跳倉法”、使用“后澆帶”處理技術,具體要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埋設冷卻水管,更多的是采用鋼管,甚至采用高強聚乙烯管,但是布置形式方面沒有提出更多有創造性的建議,降溫效果亦不是很明顯;保溫措施,尤其是冬季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注意保溫,保溫層的厚度需要進行準確的計算,關于保溫層的鋪設缺少更多有建設性的意見,這些方面都是需要亟待解決的。
因此,針對冬季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的控制需要更多有效的方法,以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減少裂縫的產生,確保施工質量,因此,需要一種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的施工方法來解決以上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的施工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的施工方法,包括分別埋設在混凝土內部的鋁塑管、測溫傳感器、鋁塑管連接的銅接頭、混凝土表面的蛇皮管、用于連接鋁塑管與蛇皮管的鐵絲、用于固定蛇皮管的U型卡扣、塑料膜、毛氈、阻燃保溫被。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埋設在混凝土內部的鋁塑管的材質為中密度交聯聚乙烯料、高密度交聯聚乙烯料、中密度聚乙烯中的任一種。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測溫傳感器在0℃~120℃范圍內的精度為0.5℃,測溫傳感器檢測溫度,測溫傳感器記錄和顯示時間參數的顯示、儲存、處理功能,并能繪制混凝土試樣的溫度時間變化曲線。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鋁塑管連接有銅接頭,銅接頭直徑與鋁塑管直徑相同。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用于固定蛇皮管的所述U型卡扣設于外層混凝土達到初凝后將蛇皮管與混凝土固定在一起。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塑料膜、毛氈、阻燃保溫被自上而下依次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在鋼筋綁扎完成后進行鋁塑管的鋪設,鋁塑管的布置形式采用梅花型排布,鋁塑管布置間距沿厚度、寬度方向均為1.5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717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