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綠色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及除塵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36554.2 | 申請日: | 2020-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3565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齊波;齊炳達;齊炳旭;廖艷城;胡相河;于美玲;李艷艷;唐健華;劉文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赤峰恒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7/06 | 分類號: | B01D47/06 |
| 代理公司: | 保定運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李顯鋒 |
| 地址: | 024000 內蒙古自治***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綠色 建筑 施工 除塵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綠色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包括罐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的內部底壁螺絲連接有潛水泵(15),所述潛水泵(15)的出水端連通有第四管體(25),所述第四管體(25)遠離潛水泵(15)的一端連通有圓形管(10),所述罐體(1)的內側壁相互對稱焊接有固定塊(11),所述固定塊(11)的一側開設有凹槽(22),所述圓形管(10)的外側壁嵌入于凹槽(22)的內部,所述圓形管(10)的外側壁連通有等距排列的第一管體(2),所述罐體(1)內部遠離圓形管(10)的內側壁焊接有第一固定板(9),所述第一固定板(9)的頂部開設與第一管體(2)相適配的通孔(24),所述第一管體(2)的一端依次貫穿于通孔(24)的內部和罐體(1)的頂部,所述第一管體(2)遠離圓形管(10)的一端連通有噴霧頭(3),所述罐體(1)外側壁焊接有倒錐形筒(5),所述倒錐形筒(5)的內側壁焊接有過濾網(4),所述過濾網(4)遠離倒錐形筒(5)的一側螺絲連接于罐體(1)的外側壁,所述罐體(1)的外側壁位于倒錐形筒(5)的內部連通有等距排列的四個導流管(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色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的外側壁相互對稱固定連接有四個支撐板(7),所述支撐板(7)的頂部一側螺絲連接有支撐桿(6),所述支撐桿(6)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倒錐形筒(5)的外側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色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的一側外壁連通有第二管體(12),所述第二管體(12)的一端安裝有第一閥門(121),所述罐體(1)遠離第二管體(12)的一側外壁連通有第三管體(19),所述第三管體(19)的一端安裝有第二閥門(1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色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的內部底壁固定連接有濾筒(16),所述潛水泵(15)設置于濾筒(16)的內部,所述第四管體(25)的一端貫穿于濾筒(16)的頂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色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的外側壁分別安裝有第一開關(20)和第二開關(21),所述第一開關(20)的電源輸出端通過導線與潛水泵(15)的電源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開關(21)的電源輸出端通過導線與電磁閥(23)的電源輸入端電性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色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的底部焊接有底板(14),所述底板(14)的底部四角相互對稱轉動連接有四個萬向輪(13)。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色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管(10)的外側安裝有等距排列的三個電磁閥(23)。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色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的內側壁焊接有第二固定板(17),所述導流管(8)的一端貫穿于第二固定板(17)的頂部一側,所述第四管體(25)的一端貫穿于第二固定板(17)的底部。
9.一種綠色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的除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首先通過第二管體將外部水源注入到罐體的內部,并關閉第一閥門,通過第一開關啟動潛水泵,潛水泵將罐體內的水抽入到第四管體內;
S2、通過第四管體的水進入到圓形管內,由圓形管向對個第一管體進行送水,再通過噴霧頭進行噴霧作業,通過固定塊對圓形管進行固定,第一固定板對第一管體進行固定;
S3、在罐體的周邊范圍內,噴霧頭噴出的水霧和空氣的灰塵一同落入到倒錐形筒內,并通過過濾網進行過濾;
S4、過濾網過濾的水匯集在倒錐形筒的內部,并通過導流管再次流入到罐體的內部,進行收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赤峰恒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經赤峰恒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655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深孔法三維殘余應力測量方法
- 下一篇:一種帶有凸臺結構的微針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