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骨齡X光片RUS骨塊近輪廓點定位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36307.2 | 申請日: | 2020-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04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江翔;何必仕;朱大榮;陳暉;徐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T7/00 | 分類號: | G06T7/00;G06T7/12;G06T7/73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rus 骨塊近 輪廓 定位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骨齡X光片RUS骨塊近輪廓點定位方法。本發(fā)明首先收集骨齡X光片數(shù)據(jù)集并做圖像預處理。其次選取樣本基準點,并對齊初始關鍵點序列。然后確定樣本集“參考點”并建立以“參考點”為原點的二維坐標系。最后采用自適應閾值法確定手形區(qū)域,按行和列掃描獲取新圖像中的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學圖像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骨齡X光片RUS骨塊近輪廓點定位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的骨齡檢測技術大多需要對RUS骨塊進行分割、提取、分類/回歸等處理,而RUS骨塊的近輪廓點定位準確與否,直接影響ASM、AAM、CLM等手骨分割模型的精確度,進而影響后續(xù)骨齡評估效果。
文獻[1]提供一種基于OSTU的二次閾值算法和改進k余弦曲率的指骨關鍵點定位方法,該方法能夠快速定位手形二值圖像中的9個峰谷點,但是卻沒有更進一步確定指骨關節(jié)點和輪廓點。文獻[2]針對13處骨化中心的提取問題,提出了包括Canny邊緣識別、邊緣篩選,邊緣連接、骨中軸線多項式擬合等多種算法在內(nèi)的骨化中心區(qū)域定位方法,但是無法識別手指未張開的情況。文獻[3]采用粗定位模塊確定第一關鍵點的坐標,得到拇指、中指、小指、腕骨粗區(qū)域,再由細定位模塊確定第二關鍵點坐標,得到目標骨骺位置。但是所述方法只能定位若干個骨節(jié)點而無法通過骨塊近輪廓點獲得更準確的骨塊輪廓。
目前常見的RUS骨塊近輪廓點定位方法難以解決骨齡X光片中因手骨擺姿的旋轉、平移造成的基準點漂移問題。不僅如此,雖然能較為容易確定指骨、掌骨、腕骨等大致區(qū)域,但是若需定位到單個骨塊的近輪廓點,仍需要額外的訓練和學習。
[1]賀向前,冉隆科,譚鵬程,等.骨齡X射線圖像的預處理和改進k余弦的指骨關鍵點定位[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26):79-82.
[2]曹潤,熊開宇,黃偉航等.基于RUS-CHN標準的手腕骨骨化中心識別分割算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v.41(04):80-86.
[3]魏子昆,楊忠程,丁澤震.一種檢測骨齡的方法及裝置[P].公開日:20190222,公開號:CN109377484A.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骨齡X光片RUS骨塊近輪廓點定位方法,通過大量骨齡片的訓練獲得一個通用的RUS骨塊輪廓模型,再根據(jù)模型提供的預設基準點確定圖像中指骨、掌骨、腕骨、尺骨、橈骨等骨塊的近輪廓點位置,進而為常見的手骨分割模型(如ASM、AAM、CLM等)提供足夠接近真實輪廓的起始搜索點,極大地提高RUS骨塊分割精度。
本發(fā)明方法的技術實現(xiàn)包括如下步驟S1~S4:
S1、收集骨齡X光片數(shù)據(jù)集、圖像預處理
收集國內(nèi)外1~19歲青少年所拍攝的骨齡X光片公開數(shù)據(jù)集,按照年齡和性別分成若干組,記作M_Stage1,M_Stage2,...,F(xiàn)_Stage1,F(xiàn)_Stage2,...,組成若干訓練樣本集。骨齡分組的目的是避免因年齡、性別差距導致手骨形態(tài)差異過大,從而影響定位的精度。
所述骨齡X光片訓練樣本均為“左利手”,參照現(xiàn)行的骨齡評價標準,例如TW3、TW3-C、RUS-CHN等,本發(fā)明可以處理的手骨包括14塊指骨(遠端拇指骨、近端拇指骨、第II/IV/III/V近端指骨、第II/IV/III/V中端指骨和第II/IV/III/V遠端指骨),5塊掌骨,7塊腕骨和尺橈骨。
圖像預處理的實現(xiàn)包括如下步驟S11~S13:
S11、先以圖像左上角為原點,圖像的列為x軸,行為y軸建立二維平面坐標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未經(jīng)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630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