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孔徑玻塑混合超廣角鏡頭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36149.0 | 申請日: | 2020-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256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范智宇;肖維軍;張榮曜;戴敏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06;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陳方淮;蔡學俊 |
| 地址: | 350015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孔徑 混合 廣角鏡頭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大孔徑玻塑混合超廣角鏡頭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沿光線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設置的前組鏡片、光闌、后組鏡片、平板、IMA像面,所述前組鏡片由依次設置的第一彎月負透鏡、第二彎月負透鏡、第一雙凸正透鏡組成,后組鏡片由依次設置的第二雙凸正透鏡及第一彎月正透鏡和第三彎月負透鏡密接構成的膠合件組成,所述第二彎月負透鏡、第一彎月正透鏡和第三彎月負透鏡為塑料非球面鏡。該鏡頭結構簡合理,體積小,同時視場角為170°、大孔徑、低畸變、分辨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大孔徑玻塑混合超廣角鏡頭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隨著攝像鏡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人們對鏡頭的像素和視場角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現有的鏡頭普遍存在這樣的缺點:視場角不夠大,往往小于140°,需要多裝一個甚至幾個鏡頭才能拍攝到需要的范圍;孔徑小,在低照度下無法滿足CCD芯片的最低成像照度要求而無法清晰成像、大視場下畸變大,外形尺寸較大,占用空間較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孔徑玻塑混合超廣角鏡頭及其工作方法,該鏡頭結構簡合理,體積小,同時視場角為170°、大孔徑、低畸變、分辨率高。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于:一種大孔徑玻塑混合超廣角鏡頭,包括沿光線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設置的前組鏡片、光闌、后組鏡片、平板、IMA 像面,所述前組鏡片由依次設置的第一彎月負透鏡、第一雙凹透鏡、第一雙凸正透鏡組成,后組鏡片由依次設置的第二雙凸正透鏡及第一彎月正透鏡和第二彎月負透鏡密接構成的膠合件組成,所述第一雙凹透鏡、第一彎月正透鏡和第二彎月負透鏡為塑料非球面鏡。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彎月負透鏡和第一雙凹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隔為3.18mm-3.19mm;第一雙凹透鏡和第一雙凸正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隔為0.93mm-0.94mm;第一雙凸正透鏡與第二雙凸正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隔為3.48mm-3.50mm;第二雙凸正透鏡與膠合件之間的空氣間隔為0.79mm-0.80mm。
進一步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設定為f,沿光線入射方向將第一彎月負透鏡 、第一雙凹透鏡、第一雙凸正透鏡、第二雙凸正透鏡、第一彎月正透鏡、第二彎月負透鏡的鏡片焦距依次設置為f1、f2、f3、f4、f5、f6,各鏡片焦距關系如下:-3.2f1/f-3、-2.5f2/f-2.4、4.5f3/f5、2.2f4/f2.4、1f5/f1.5、-2.5f6/f-2。
一種大孔徑玻塑混合超廣角鏡頭的工作方法,
當光線入射時,光線順序進入前組鏡片、光闌、后組鏡片、平板,最后在IMA 像面進行成像;
當光線經過前組鏡片時,前組鏡片的三片鏡片對光線的入射角進行收斂;當光線經過后組鏡片時,后組鏡片的三片鏡片能進行像差平衡;當光線經過膠合件時,校正二級光譜和球差,使得鏡頭系統通過材料的合理搭配,色差得到良好的校正。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該鏡頭結構簡合理,體積小,同時視場角為170°、大孔徑、低畸變、分辨率高,可拍攝較大范圍的景物,可搭配 800 萬像素CCD 或CMOS 芯片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光學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可見光MTF值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場曲和F-Theta畸變示意圖;
圖中:A--前組鏡片;110-第一彎月負透鏡;120-第一雙凹透鏡;130-第一雙凸正透鏡;B-后組鏡片;210-第二雙凸正透鏡;220-第一彎月正透鏡;230-第二彎月負透鏡;300-光闌;400-平板;500-IMA 像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淺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
參考圖1至圖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614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