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智能碳滑板批量檢測用的氣密性檢測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35331.4 | 申請日: | 2020-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7498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振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06 | 分類號: | G01M3/06 |
| 代理公司: | 太原榮信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楊凱;連慧敏 |
| 地址: | 037002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智能 滑板 批量 檢測 氣密性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用于智能碳滑板批量檢測用的氣密性檢測設備,包括底板,底板一端頂面上方設有頂板,頂板頂面一端設有第一電動推桿、滑板和充氣泵,頂板底面設有第二電動推桿,第二電動推桿活動端固接有固定框,固定框一側外壁設有轉動電機,固定框兩側內壁下端均轉動連接有支撐槽,固定框下方設有固定板,固定板底面中部設有第三電動推桿,固定夾板一端底面滑動設有活動夾板,固定板底面兩側均設有第四電動推桿,每根第四電動推桿活動端均固接壓板,固定板底面中部兩側均設有導氣管,固定框一側外壁設有排氣管、另一側外壁設有送氣管,底板另一端頂面設有儲水箱,底板一端底面設有水泵。本發明看結構簡單、便于使用,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碳滑板檢測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用于智能碳滑板批量檢測用的氣密性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電力牽引機車從接觸網取得電能的電氣設備,安裝在機車或動車車頂上。碳滑板作為受電弓的重要部件,通過碳滑板與接觸導線的摩擦將變電所的電能轉移給機車。碳滑板的導電性和耐磨性直接影響受電弓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碳滑板的氣密性是碳滑板的重要性能指標。
傳統的碳滑板氣密性采用人工檢測,將碳滑板放置于水中進行檢測,需要人工翻轉碳滑板,勞動強度大,檢測準確度底,且人工檢測效率底,不能批量進行檢測,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用于智能碳滑板批量檢測用的氣密性檢測設備。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用于智能碳滑板批量檢測用的氣密性檢測設備,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面四角均固接有圓柱形的支撐桿,所述底板一端頂面上方設有矩形狀的頂板,所述頂板底面四角均固接有圓柱形的支撐柱,每根支撐柱底端均與底板頂面固接,所述頂板頂面一端設有第一電動推桿,所述頂板頂面滑動設有矩形狀的滑板,所述第一電動推桿活動端與滑板一側面固接,所述頂板頂面一側設有充氣泵,所述頂板底面設有第二電動推桿,所述第二電動推桿的固定端與滑板底面固接,所述第二電動推桿活動端固接有U形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一側外壁上端固接矩形狀的防護盒,所述防護盒內設有轉動電機,所述固定框兩側內壁下端均轉動連接有弧形的支撐槽,所述轉動電機與對應的支撐槽傳動連接,所述固定框下方設有U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兩端底面均與對應的支撐槽頂面固接,所述固定板底面中部設有第三電動推桿,所述第三電動推桿活動端固接有L形的固定夾板,所述固定夾板一端底面滑動設有矩形狀的活動夾板,所述固定板底面兩側均設有第四電動推桿,每根第四電動推桿活動端均固接有弧形的壓板,所述固定板底面中部兩側均設有導氣管,所述固定框一側外壁設有排氣管、另一側外壁設有送氣管,所述排氣管的進氣口與對應的導氣管的一端固接,所屬送氣管的進氣口與充氣泵的出氣口固接連接,所述送氣管的出氣口與對應導氣管一端連接,所述底板另一端頂面設有矩形狀的儲水箱,所述儲水箱頂面為敞口,所述儲水箱一端底面設有貫穿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穿過底板、并位于底板底面下方,所述排水管下端固接有第二開關閥,所述底板一端底面設有矩形狀的支撐框,所述支撐框內設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位于儲水箱內。
優選地,所述頂板頂面設有矩形狀的開口,所述開口兩側頂面均固接有工字型的滑軌,所述滑板兩側面均固接有T形的限位滑槽,每根滑軌均位于對應的限位滑槽內,所述第二電動推桿位于開口內。
優選地,所述固定框兩側內壁下端均設有圓形的固定孔,每個固定孔內均固接有固定軸承,每個固定軸承內壁均固接有圓筒狀的轉動管,每根轉動管另一端均與對應的支撐槽一側面固接,每根轉動管頂面均設有圓形的出氣孔,所述導氣管對應一端與出氣孔固接。
優選地,每根轉動管內均固接有連接軸承,所述排氣管的進氣口端位于對應的轉動管內、且與對應的連接軸承內壁固接,所述送氣管的出氣口端位于對應的轉動管內、且與對應的連接軸承內壁固接,每個連接軸承一側均固接環形的密封層,每根導氣管另一端均固接有連接管,每根連接管兩端密封,每根連接管底面均分布有固定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533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