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張量分解的異構大數據因子特征提取的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34983.6 | 申請日: | 2020-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095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9 |
| 發明(設計)人: | 楊天若;高源;趙雅靚;楊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科技大學鄂州工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16 | 分類號: | G06F1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達德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劉杰 |
| 地址: | 436044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張量 分解 異構大 數據 因子 特征 提取 方法 系統 | ||
1.基于張量分解的異構大數據因子特征提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社會物理信息系統中的K個N階張量數據I1,I2,…IN表示N個特征空間的維度;
基于所述張量數據,獲得由元素glm構成的系數矩陣g;其中,σ是正則化參數,是兩個所述張量數據的位置距離;
對g進行特征值分解,獲得
對G1/2進行張量化操作,獲得系數張量G;
將X(k)與G進行多模乘,獲得變換后的張量數據
根據N+1階張量的正交Tucker-N分解模型,將Y(k)沿第N+1階進行串聯,獲得N+1階張量Y;
對Y進行正交Tucker-N模式分解,獲得N+1個正交因子矩陣;
基于所述N+1個正交因子矩陣,獲得所述張量數據X(k)的低維因子特征;
基于所述張量數據X(k)的低維因子特征,獲得第m個張量數據的因子特征與第n個張量數據的因子特征之間的加權距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G1/2進行張量化操作,獲得系數張量G,具體包括:
利用如下公式計算獲得系數張量G:
其中,reshape表示重組函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X(k)與G進行多模乘,獲得變換后的張量數據具體包括:
利用如下公式變化獲得
其中,具體的元素運算如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N+1階張量的正交Tucker-N分解模型,將Y(k)沿第N+1階進行串聯,獲得N+1階張量Y,具體包括:
利用如下公式計算獲得N+1階張量Y:
其中,cat表示數組聯結函數。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N+1個正交因子矩陣,獲得所述張量數據X(k)的低維因子特征,具體包括:
提取所述N+1個正交因子矩陣中第N+1個因子矩陣U(N+1)的每行向量;其中,所述每行向量的第k行對應第k個原始張量數據X(k)的低維因子特征。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張量數據X(k)的低維因子特征,獲得第m個張量數據的因子特征與第n個張量數據的因子特征之間的加權距離,具體包括:
利用如下公式計算獲得第m個張量數據的因子特征與第n個張量數據的因子特征之間的加權距離:
其中,JN+1表示正交Tucker-N模式分解中奇異值分解的有效秩。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張量數據,獲得由元素glm構成的系數矩陣g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對所述張量數據進行預處理,獲得預處理后的張量數據;
其中,利用如下公式對所述張量數據進行預處理:
所述基于所述張量數據,獲得由元素glm構成的系數矩陣g,包括:
基于所述預處理后的張量數據,獲得由元素glm構成的系數矩陣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科技大學鄂州工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未經華中科技大學鄂州工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498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