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烈度地震區懸索橋合理抗震新體系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34371.7 | 申請日: | 2020-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747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陶齊宇;蔣勁松;曹發輝;牟廷敏;劉振宇;田波;周霆;汪洋;徐其剛;孫璐;劉婉婷;石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19/14 | 分類號: | E01D19/14;E01D19/16;E01D1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亞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崗 |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烈度 震區 懸索橋 合理 抗震 體系結構 | ||
1.一種高烈度地震區懸索橋合理抗震新體系結構,其特征在于:采用波折鋼腹板組合橫梁、塔梁間粘滯阻尼器(1)、纜梁間耗能型中央扣(2)所形成的保護系統,改善橋塔抗震性能,協調匹配橋梁各構件的剛度,主動消耗地震能量,以達到提高全橋的綜合抗震性能的目的,從而拓展了高烈度區地震區超大跨徑懸索橋采用鋼筋混凝土橋塔的領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高烈度地震區懸索橋合理抗震新體系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懸索橋主跨跨中設置3對中央扣(2),以盡量分散中央扣作用于主梁的集中力;同時在塔梁間設置縱向粘滯阻尼器(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高烈度地震區懸索橋合理抗震新體系結構,其特征在于:縱向粘滯阻尼器(1)分別與橋塔和主梁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高烈度地震區懸索橋合理抗震新體系結構,其特征在于:采用耗能桿件(5)作為中央扣(2)的主體構件,耗能桿件是一種位移相關型消能器,例如各種形式的防屈曲支撐桿件,具有穩定飽滿的滯回耗能性能,要求其在受拉受壓時都能達到全截面屈服,支撐受壓承載力與受拉承載力相當,從而充分發揮鋼材的滯回耗能作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高烈度地震區懸索橋合理抗震新體系結構,其特征在于:耗能桿件(5)的上端與對應主纜(6)的索夾(7)鉸接,下端與鋼桁梁耳板鉸接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高烈度地震區懸索橋合理抗震新體系結構,其特征在于:耗能桿件(5)包括雙叉耳(8)、薄螺母(9)、調整螺母(10)、吊耳(11)、材芯(12)、ZH砂漿(13)、約束套管(14);約束套管(14)包裹在ZH砂漿(13)的外側形成耗能桿件的約束單元,使材芯(12)始終近似處于軸向拉壓狀態;在ZH砂漿(13)內設置材芯(12),材芯(12)一般由低屈服點鋼材制成,形成耗能桿件的主體結構,并在該主體結構的兩端通過薄螺母(9)和調整螺母(10)設置雙叉耳(8),在該主體結構的外側設置吊耳(11);約束單元與材芯之間設置無粘結涂層形成滑動機制單元。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高烈度地震區懸索橋合理抗震新體系結構,其特征在于:橫梁采用波形鋼腹板(15)與預應力混凝土頂底板(16)的組合結構,在這一結構中用波形鋼腹板取代了通常的混凝土箱形梁的混凝土腹板,從而使橫梁自重減輕,同時由于波形鋼腹板的褶皺效應,大大減小了橫梁的軸向和彎曲剛度,從而可延長結構自振周期,減小地震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4371.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