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34257.4 | 申請日: | 2020-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067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雷;李健;王鵬;張黎;李松;劉昊;周海江;劉麗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煤科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49/10 | 分類號: | H02K49/10;H02K7/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易通專利事務所 21116 | 代理人: | 王建男;于麗麗 |
| 地址: | 113122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固定 同步 永磁 偶合器 | ||
本發明屬于永磁傳動技術領域,一種氣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內轉子,其連接在輸入連接盤靠近輸出端的端面;外轉子,連接在輸出連接盤靠近輸入端的端面,內轉子安裝在外轉子內部,內轉子和外轉子同軸設置,且內轉子的外環面和外轉子的內環面之間形成氣隙;輸出端連接件,輸出端連接件固定連接在輸出連接盤,輸出端連接件向內轉子內部延伸,輸出端連接件位于內轉子內部段的外環面為圓形且與內轉子同軸心設置;軸承組件,其安裝在輸出端連接件外環面與內轉子內環面之間,軸承組件用于可旋轉的定位支撐所述輸出端連接件和所述內轉子。該永磁偶合器可實現內外轉子間位置即氣隙相對固定,運轉時不會出現位移造成碰撞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永磁傳動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氣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
背景技術
在機械行業,傳動設備一般連接電機等動力設備后再與減速機等設備連接,起到傳遞扭矩的作用。目前我國的傳動設備主要為聯軸器、液力偶合器,以及異步型永磁偶合器。聯軸器結構簡單但存在對中困難,易磨損,振動噪聲大等問題,而后兩種傳動設備雖然解決了聯軸器的部分問題,但其運行時均需要依靠轉差的存在來實現能量的傳遞,存在較大的效率損失,易引起傳動部件溫度升高,過載時,會使得傳動部件的溫度會進一步升高,甚至引起永磁體失效,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存在諸多隱患。
現有同步型永磁偶合器主要由內轉子、外轉子及各連接部件組成,在內外轉子上均裝有永磁體,在設備運行時依靠內外轉子永磁體之間的吸力實現同步運轉并傳遞轉矩,由于兩轉子同步旋轉,不存在渦流發熱問題,具有無溫升、純機械結構、無諧波干擾、無接觸傳動、傳動效率接近100%等優點。但是現有同步型永磁偶合器輸入組件及輸出組件無定位,氣隙(即輸入組件及輸出組件內兩兩相對應的永磁體之間間隙)不固定,安裝時對中較繁瑣,運行時易發生軸向及徑向竄動,從而導致永磁體及相關部件發生碰撞,造成設備損壞甚至是報廢。
由于現有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內外轉子相對獨立,無連接及支撐,且永磁體間吸力較大,安裝及拆卸時,對中比較困難,氣隙可變不固定,且容易發生碰撞,需要利用其它部件(如錐套結構等)輔助對中或現場手動對中,費時費力;運輸時需要內外轉子分開裝運,且過程中易造成損壞,如果要整體一起裝運,則需要利用輔助部件連接后才可完成;運轉時,內外轉子間氣隙較小,若存安裝偏差或電機等設備固定螺栓松動而發生偏移,極易發生兩轉子內永磁體及相關部件碰撞,造成不可逆的設備損壞。這導致現有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在應用性能及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受到較大影響。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氣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其可解決上述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氣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包括
輸入連接盤;
內轉子,其連接在輸入連接盤靠近輸出端的端面;
輸出連接盤;
外轉子,連接在輸出連接盤靠近輸入端的端面,所述內轉子安裝在外轉子內部,所述內轉子和外轉子同軸設置,且內轉子的外環面和外轉子的內環面之間形成氣隙;
輸出端連接件,所述輸出端連接件固定連接在輸出連接盤,輸出端連接件向內轉子內部延伸,輸出端連接件位于內轉子內部段的外環面為圓形且與內轉子同軸心設置;
軸承組件,其安裝在輸出端連接件外環面與內轉子內環面之間,所述軸承組件用于可旋轉的定位支撐所述輸出端連接件和所述內轉子。
作為優選的,所述軸承組件包括間隔設置的兩個軸承。
作為優選的,所述軸承組件還包括定位組件,所述定位組件包括隔套和軸用擋圈,所述隔套置于兩個軸承之間,隔套用于定位兩個軸承的軸向間距,所述軸用擋圈設置在軸承外側,軸用擋圈用于防止兩個軸承相對背向移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煤科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煤科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425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