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纜接頭膠制備方法及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33651.6 | 申請日: | 2020-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311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任兆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滁州君越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B7/16 | 分類號: | B29B7/16;B29B7/22;B29B7/26;B29B7/82;B29B7/84;C09J125/14;C09J125/08;C09J149/00;C09J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90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纜 接頭 制備 方法 及其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電纜接頭膠制備方法及其裝置,其中制備方法中的原料包括:苯乙烯?聚丙烯酸酯、乙炔共聚物、導電液、軟化劑、抗疲勞劑;其中電纜接頭膠制備裝置,包括攘嵌有加熱絲的混料筒,混料筒內設置有攪拌單元,其中攪拌單元用于對混料筒的原料進行攪拌處理,攪拌單元包括主動軸、第一攪拌棒以及第二攪拌棒,所述主動軸內開設有主通氣通道,第一攪拌棒上開設有第一通氣通道,第二攪拌棒上開設有第二通氣通道,第二攪拌棒上開設有透氣孔;本發明采用獨特的工藝和對應工藝所配置的裝置,避免現有技術中電纜接頭膠與金屬套管粘合強度差,易老化以及易起泡脫層,彈性消失,甚至與金屬套管脫離,嚴重影響使用安全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纜接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纜接頭膠制備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電力設備中經常要用到電纜接頭,其必需滿足在日照、風蝕、雨雪、濕熱、氧、臭氧、霉菌等環境中實現有效的絕緣、屏蔽和密封,尤其要滿足在水下和其它惡劣條件下長期運行的要求。
現有的電纜接頭膠大多采用三元乙丙橡膠,這種使用了幾十年的傳統技術不僅電氣性能不能滿足當今日益嚴苛的用電安全要求,而且與金屬套管粘合強度差,易老化以及易起泡脫層,彈性消失,甚至與金屬套管脫離,嚴重影響使用安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纜接頭膠制備方法及其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電纜接頭膠與金屬套管粘合強度差,易老化以及易起泡脫層,彈性消失,甚至與金屬套管脫離,嚴重影響使用安全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電纜接頭膠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1/2的苯乙烯-聚丙烯酸酯、1/2-1/3的苯乙烯-乙炔共聚物裝至于混料筒內,通過混料筒通氣管向混料筒內通入純度為98%-99%的氧氣,保持混料筒氧氣含量為60%-70%環境下,進行啟動驅動電機,第二攪拌棒對混料筒原料進行混合攪拌,其中攪拌轉速為800rpm,攪拌時間為30-40min,在此期間通過混料筒上的加熱絲將攪拌溫度上升至200±1℃,并且保持混料筒200±1℃溫度不變,直至攪拌結束,得到粘稠狀的混合物;
第二步,通過混料筒通氣管向混料筒內通入常溫空氣將混料筒溫度降低至45±1℃,并且直至將混料筒內填充滿空氣,即保持氧氣含量為21%左右,此時將導電液以及剩余的苯乙烯-乙炔共聚物一起加入至混料筒內,繼續進行攪拌,攪拌轉速為600rpm,攪拌時間為10-15min,攪拌溫度為45±1℃;
第三步,通過混料筒通氣管向混料筒內通入惰性氣體將混料筒溫度降低至35±2℃,并且直至將混料筒內填充滿惰性氣體,此時將軟化劑、抗疲勞劑加入至混料筒內,惰性氣體環境下,繼續進行攪拌,攪拌轉速為400rpm,攪拌時間為5-8min,攪拌溫度為35±2℃;
第四步,將剩余的苯乙烯-聚丙烯酸酯投入至混料筒內進行,惰性氣體環境下,繼續進行攪拌,攪拌轉速為400rpm,攪拌時間為10-15min,攪拌溫度為35±2℃得到接頭膠;
第五步,當需要取出混料筒內的接頭膠時,將圓筒座運動至排料口正下方時,卡蓋將圓筒座進行卡合,此時卡蓋將圓筒座與排料口之間的空間相對于外界進行隔絕,卡蓋通氣管對圓筒座與排料口之間的空間進行通入惰性氣體,同時卡蓋排氣管對圓筒座與排料口之間的空間進行排出多余惰性氣體,實現將圓筒座與排料口之間的空間空氣進行排出,同時保持圓筒座與排料口之間的空間氣壓穩定性,避免接料盤在承接排料口的放料過程中,外界空氣進入至混料筒內造成混料筒內原料污染。
進一步地,制備原料的重量份分別為:所述苯乙烯-聚丙烯酸酯10-20份、所述乙炔共聚物1-2份、所述導電液3-4份、所述軟化劑1-2份、所述抗疲勞劑1-2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滁州君越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滁州君越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365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