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上跨既有地面橋的高架橋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32279.7 | 申請日: | 2020-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583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6 |
| 發明(設計)人: | 侯小龍;肖劍;高云蛟;夏志忠;周從軍;李國勛;祿苗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鴻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迎;袁文婷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大興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既有 地面 高架橋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上跨既有地面橋的高架橋施工方法,包括既有地面橋施工階段和高架橋施工階段:其中,既有地面橋施工階段包括:在既有地面橋的蓋梁上鋪設第一組貝雷支架;高架橋施工階段包括:在高架橋承臺內預埋鋼板,在承臺上架設與預埋鋼板固定連接的鋼管柱;在鋼管柱上側架設第一組工字鋼,并在第一組工字鋼上鋪設第二組貝雷支架;同時,沿高架橋走向,在高架橋下逐排打設支撐柱,并在支撐柱上鋪設第二組工字鋼,在第二組工字鋼上鋪設第三組貝雷支架;其中,第一組貝雷支架、第二組貝雷支架和第三組貝雷支架配合形成高架橋的施工區域。利用上述發明能夠在既有地面橋的基礎上,實現地面橋與高架橋的同時施工,從而有效縮短工期及施工難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架橋施工技術領域,更為具體地,涉及一種上跨既有地面橋的高架橋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交通擁堵成為關系城鎮居民生活的主要問題,為了更好地利用城市公共路網的有限空間,實現地面立體交通快速通道,城市各類高架橋的規劃建設日益增長。
目前,城市既有橋梁改擴建已刻不容緩,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間,借助改建地面橋,來擴建高架橋,是當前設計此施工方案的重點。此外,由于地面橋下為跨河施工段落,且地面橋多為斜交橋梁,也導致了新建高架橋施工難度較大、工期較長。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上跨既有地面橋的高架橋施工方法,以解決目前在既有地面橋的基礎上新建高架橋存在的施工難度大、施工工期長等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上跨既有地面橋的高架橋施工方法,包括既有地面橋施工階段和高架橋施工階段:其中,既有地面橋施工階段包括:在既有地面橋的蓋梁上鋪設第一組貝雷支架;高架橋施工階段包括:在高架橋承臺內預埋鋼板,在承臺上架設與預埋鋼板固定連接的鋼管柱;在鋼管柱上側架設第一組工字鋼,并在第一組工字鋼上鋪設第二組貝雷支架;同時,沿高架橋走向,在高架橋下逐排打設支撐柱,并在支撐柱上鋪設第二組工字鋼,在第二組工字鋼上鋪設第三組貝雷支架;其中,第一組貝雷支架、第二組貝雷支架和第三組貝雷支架配合形成高架橋的施工區域。
此外,優選的技術方案是,在鋪設第一組貝雷支架后,在第一組貝雷支架上施加預壓,并進行沉降觀測。
此外,優選的技術方案是,在蓋梁上依次鋪設塑料布和土工布;并且,在土工布上澆筑混凝土調平層;第一組貝雷支架鋪設在調平層上。
此外,優選的技術方案是,第一組貝雷支架包括位于高架橋的實心腹板下的單組三榀貝雷、分別位于高架橋的空心底板及翼板下的單組兩榀貝雷。
此外,優選的技術方案是,在高架橋下逐排打設支撐柱的過程包括:采用插打法或錘震法將支撐柱打設在高架橋下的河岸中。
此外,優選的技術方案是,在第一組貝雷支架、第二組貝雷支架和第三組貝雷支架上鋪設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支撐件;在支撐件上架設盤扣支架。
此外,優選的技術方案是,在盤扣支架的頂托上安裝方木及高架橋施工模板;施工模板包括底腹板、頂板和底模板。
此外,優選的技術方案是,待施工模板安裝完畢后,進行底腹板鋼筋綁扎;并基于底腹板鋼筋進行第一次混凝土澆筑。
此外,優選的技術方案是,待第一次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進行頂板鋼筋安裝;并基于頂板鋼筋進行第二次混凝土澆筑。
此外,優選的技術方案是,在底模板的外側設施防護桿及擋腳板。
利用上述上跨既有地面橋的高架橋施工方法,通過既有地面橋施工階段和高架橋施工階段,利用地面橋蓋梁施工的時間段,在其上設置第一組貝雷支架,形成地面橋投影部分的施工區域;此外,在高架橋施工階段,鋪設第二組貝雷支架和第三組貝雷支架,配合第一組貝雷支架形成整個新建高架橋的施工區域,從而降低高架橋的施工難度,并有效縮短施工工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冶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227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