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注水井洗井裝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2010031036.1 | 申請日: | 2020-01-13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74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4 |
發明(設計)人: | 寇微;史策;王麗莉;張靜波;張國龍;吳慶莉;曹斌;鮑曉晗;彭志會;王土;吳超;張林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E21B21/00 | 分類號: | E21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周曉飛;王天堯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注水 井洗井 裝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注水井洗井裝置及其工作方法,其中,該裝置包括:所述注水井洗井裝置安裝在注水井的套管內,與油管連接,通過油管下入套管內,該注水井洗井裝置包括:中心管;旋轉結構,旋轉結構套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上,旋轉結構在洗井液的沖擊下圍繞中心管旋轉,洗井液接觸旋轉結構時,旋轉的旋轉結構使得洗井液的受力分解為徑向分力和軸向分力,徑向分力驅使洗井液延徑向運動,使得所述洗井液清洗注水井的井壁,洗井液的軸向分力驅使洗井液延軸向運動,使得清洗注水井的井壁后的洗井液進入油管。該方案有利于清洗井壁上射孔孔眼處死油、腐性物、沉積物等,還可以清洗井筒內的污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采油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注水井洗井裝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遼河油田水井井底水質合格率越來越低,特別是隨著污水回注井增多,油層附近套管或炮眼段死油、腐蝕物聚集,而目前籠統注水和分層注水管柱雖然能實現洗井,但為軸向洗井,即洗井液從套管與注水管柱環空至上而下,經過籠統可洗井封隔器或多個分層注水封隔器、配水器后從下部篩管、注水球座進入油管,沿油管內壁向上流動的洗井方式,這種軸向洗井方式只能清洗井筒內的污物,對井壁上尤其對射孔孔眼處死油、腐性物、沉積物等沖洗強度較小,不能達到清洗徹底增注的目的。
經檢索目前國內針對注水井研發洗井研發多種可洗井封隔器,但也為軸向洗井只能清洗井筒內的污物,對井壁上尤其對射孔孔眼處死油、腐性物、沉積物等沖洗強度較小,不能達到清洗徹底。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注水井洗井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注水井清洗效果低的技術問題。該裝置包括:
所述注水井洗井裝置安裝在注水井的套管內,與油管連接,通過油管下入套管內,該注水井洗井裝置包括:
中心管;
旋轉結構,所述旋轉結構套接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上,所述旋轉結構在洗井液的沖擊下圍繞所述中心管旋轉,所述洗井液接觸所述旋轉結構時,旋轉的所述旋轉結構使得所述洗井液的受力分解為徑向分力和軸向分力,所述徑向分力驅使所述洗井液延徑向運動,使得所述洗井液清洗注水井的井壁,所述洗井液的軸向分力驅使所述洗井液延軸向運動,使得清洗注水井的井壁后的所述洗井液進入油管。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注水井洗井裝置的工作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注水井清洗效果低的技術問題。該方法包括:
通過油管將所述注水井洗井裝置下入注水井的套管內,所述注水井洗井裝置與油管連接;
將洗井液注入套管與油管之間的環形空間內,所述洗井液自上而下進入所述注水井洗井裝置,所述旋轉結構在洗井液的沖擊下圍繞所述中心管旋轉,所述洗井液接觸所述旋轉結構時,旋轉的所述旋轉結構使得所述洗井液的受力分解為徑向分力和軸向分力,所述徑向分力驅使所述洗井液延徑向運動,使得所述洗井液清洗注水井的井壁,所述洗井液的軸向分力驅使所述洗井液延軸向運動,使得清洗注水井的井壁后的所述洗井液進入油管。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在中心管的外壁上設置旋轉結構,使得上述注水井洗井裝置在洗井時,洗井液在套管與油管之間的環形空間內注入,自上而下運動,進而洗井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沖擊旋轉結構,旋轉結構在洗井液的沖擊、驅動下圍繞中心管旋轉,洗井液接觸所述旋轉結構時,旋轉的旋轉結構使得洗井液的受力分解為徑向分力和軸向分力,徑向分力驅使洗井液延徑向運動,即延水平方向運動,使得洗井液沖擊、清洗注水井的井壁,有利于清洗井壁上射孔孔眼處死油、腐性物、沉積物等,洗井液的軸向分力驅使所述洗井液延軸向運動,即向下運動,使得清洗注水井的井壁后的洗井液向下運動,還可以清洗井筒內的污物,進而進入油管,并返出地面,以降低注水井井底注入壓力。上述注水井洗井裝置既可以清洗井壁上的污物又可以清洗井筒內的污物,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有利于徹底清洗注水井,且結構簡單、不影響正常注水。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在附圖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103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