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粗紗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28749.2 | 申請日: | 2020-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229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邱麗遐 | 申請(專利權)人: | 邱麗遐 |
| 主分類號: | D01H4/02 | 分類號: | D01H4/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000 江蘇省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粗紗機 | ||
本發明提出一種新型粗紗機。它可以是雙側(面)粗紗機,也可以是單側(面)粗紗機。它一個新的創新點是:采用了條筒以及導條架和每側成紗單元在同側,操作工的工作區域在每側的成紗單元和同一側條筒之間;它實現了操作工能夠同時在同一側處理每個成紗單元的須條接頭和換筒工作。尤其是,雙側粗紗機是將兩側的成紗單元放置的主機架兩側,條筒置于成紗單元同側,與傳統單側粗紗機相比,無需到機器后面進行穿條操作,節省了操作工的工作量,提供更高效快捷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機械,尤其是粗紗機。
背景技術
在粗紗機領域,目前廣泛使用的粗紗機是一側是粗紗成紗機構,另一側是放置須條條筒,用戶友好性不高。由于須條條筒都處于機器的一側,而成紗單元處于機器的另一側,每次換條筒和須條斷頭,操作者都需要繞到粗紗機的另一側的導條架區域,這樣費時費力,操作者也無法知曉每個粗紗錠位的實時狀態。另一個缺陷是須條條筒集中在一起也,浪費空間且造成搬運條筒不方便。
在粗紗機領域,另一方面是,公知的是目前主流的粗紗機的須條加捻是通過旋轉的錠翼來實現,這種加捻的方法限制了目前粗紗機的生產速度,錠翼的旋轉速度一般不會超過3500rpm。
近年來,一種新型的渦流紡粗紗機出現,如專利申請號CN106460252A,克服了傳統粗紗機的錠翼加捻須條的局限性,采用了渦流噴嘴的加捻機構,極大提高了粗紗機的生產速度。但是,該專利的一個缺陷是:須條條筒仍然是從機器的另一側喂入,每次更換須條條筒或者意外須條在條筒處斷頭(這實際生產中經常發生),操作工都需要從機器的一側步行到另一側,同傳統粗紗機一樣,這樣對于操作工不友好,費時費力、浪費空間,操作工無法實時知曉每個粗紗的錠位狀態。隨著自動化和智能化在紡紗廠的應用,這種條筒的置放方式也限制了自動的條筒運輸系統的推廣。另外一個缺點是:該粗紗機仍然采用傳統的單側粗紗機結構。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目前實際生產中的缺點,本發明提出一種新的粗紗機。它可以是雙側(面)粗紗機,也可以是單側(面)粗紗機。每側的條筒和成紗單元在同一側,操作工在粗紗機的同一側進行操作,而且用渦流加捻方式取代傳統的錠翼給須條加捻方式。
它一個新的創新點是:采用了條筒和每側成紗單元在同側,操作工的工作區域在每側的成紗單元和同一側條筒之間;它實現了操作工能夠同時在同一側處理每個成紗單元的須條接頭和換筒工作。
另外,它放棄傳統的錠翼給須條加捻的方式,采用渦流氣流的方法通過噴嘴給經過牽伸的須條加上一定捻度,然后卷繞成粗紗管,以供下道細紗機使用。它克服了目前的通過旋轉錠翼進行加捻的生產粗紗條速度局限性的缺點,實現高速的粗紗形成的新方法。
本發明粗紗機的工作過程:每個成紗單元中,須條從成紗單元同一側的條筒中被無意外牽伸的通過導棉羅拉入牽伸機構,須條經牽伸后進入渦流加捻機構:對須條施加粗紗所需要的保護性捻度,之后粗紗經過導紗壓輥在卷繞槽筒的作用下卷繞到粗紗管上,形成粗紗,以備下道工序細紗機使用。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粗紗機是雙側(面)粗紗機:每側(面)成紗單元和須條條筒在同一側,操作工的工作區域在成紗單元和條筒的之間。每側由相鄰的獨立的成紗單元組成。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粗紗機是雙側(面)粗紗機:每側可以獨立生產不同的粗紗品種和支數。優選的是當一側停止或者保養,另一側仍然可以正常生產。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粗紗機是單側(面)粗紗機:,單側(面)成紗單元和須條條筒在同一側,操作工的工作區域在成紗單元和條筒的之間。單側由相鄰的獨立的成紗單元組成。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粗紗機的成紗單元由牽伸機構,渦流加捻機構和粗紗成型機構組成。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粗紗機的成紗單元,牽伸機構,渦流加捻機構和粗紗成型機構從機械上和電氣上來說可以完全獨立,每個相鄰的成紗單元互相分離,不會彼此影響運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邱麗遐,未經邱麗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874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