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制備聚鈦混凝劑的方法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28679.0 | 申請日: | 2020-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157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淑娟;甘永海;厲豪杰;李景彪;吳兵黨;張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楊文晰 |
| 地址: | 21002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混凝劑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制備聚鈦混凝劑的方法及其應用,其具體步驟為:(1)將醇和有機螯合劑混合均勻后加入有機鈦醇鹽;(2)將去離子水、酸以及醇混合并將混合液體加入到(1)中,攪拌獲得混合溶液;(3)將(2)中混合溶液干燥即可獲得聚鈦混凝劑;本申請?zhí)峁┑脑摼垅伝炷齽┲苽浞椒ㄟ^程溫和可控,克服了聚鈦混凝劑難以快速穩(wěn)定制備的問題;此外,該方法獲得的聚鈦混凝劑混凝性能優(yōu)異,可應用于廢水中濁度和重金屬的去除,特別是低溫低濁水、高鹽廢水、含砷含銻廢水等,混凝后殘留金屬濃度低,出水pH緩和,有利于后續(xù)處理單元的運行。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快速穩(wěn)定制備聚鈦混凝劑的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混凝是水處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工藝單元,可以有效去除濁度和有機物。常用的混凝劑主要為鐵鋁的簡單鹽和聚合物。但是,鋁混凝劑存在絮體小、適用pH較窄、出水存在健康風險等問題;而鐵混凝劑具有腐蝕性,會使出水含有一定色度和氣味。另外,使用鐵鋁混凝劑都會產(chǎn)生大量難以處理的污泥,并且在低溫、高鹽等特殊情況下的混凝效果差。因此,為了解決傳統(tǒng)混凝劑存在的問題,新的替代混凝劑亟待開發(fā)。
自20世紀初以來就有研究者圍繞鈦混凝劑開展了一些研究。專利US1173698A使用少量的可溶性鈦化合物和硫酸鋁結合使用,不僅提高了硫酸鋁混凝脫色效率,而且還大大降低了絮體的沉淀時間。Upton和Buswell首次將硫酸鈦單獨作為混凝劑用于水處理中(參見文獻:“Upton,W.V.,Buswell,A.M.(1937).Titanium salts in waterpurification.IndustrialEngineering Chemistry,29(8),870-871.”)。與硫酸鋁相比,硫酸鈦雖然在去除氟化物方面沒有優(yōu)勢,但是能更有效去除色度,并且發(fā)現(xiàn)它能在低溫、高鹽等水處理中起作用。在隨后的近70年間,幾乎沒有人再研究鈦混凝劑,主要是由于鈦鹽的價格太昂貴。隨著鈦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鈦化合物的生產(chǎn)工藝日漸成熟,這導致鈦系列產(chǎn)品的價格大幅下降。因此,在21世紀初,鈦鹽混凝劑又重新得到了關注。日本專利JP200301161A公開了一種資源化利用鈦混凝劑污泥的方法。將鈦鹽混凝后的污泥加熱處理,使其成為具有光催化活性的二氧化鈦,這使得鈦混凝劑的應用具備了很大的潛力。
簡單的鈦鹽聚合度低,為了克服鈦鹽混凝劑混凝后出水pH過低的弊端并提高鈦混凝劑的混凝性能,聚鈦混凝劑得到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中國專利CN102976462A和CN103011358B分別公開了聚合四氯化鈦(PTC)和聚合硫酸鈦(PTS)的無機高分子絮凝劑。然而,PTC和PTS均為液體混凝劑,聚合度低、易發(fā)生聚沉、性能不穩(wěn)定,并且會帶來更多的NaCl或Na2SO4成分。中國專利CN101979333B公開了一種聚硅鈦復合絮凝劑的制備方法,該發(fā)明通過混合正硅酸乙酯和鈦酸乙酯溶液并加堿聚合,得到液態(tài)的的復合絮凝劑。該混凝劑在使用過程中會帶來更多的COD,存在二次污染的潛在問題,不利于其在飲用水處理等領域中的應用。以上制備聚鈦混凝劑的方法均是受啟發(fā)于傳統(tǒng)聚合混凝劑的開發(fā),而并未充分考慮到鈦化合物自身的水解特性。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鈦混凝劑存在的出水pH變化大、聚合度低且不穩(wěn)定等問題,申請人前期申請了一種TiO2基混凝劑(TXC,CN104944547B),該發(fā)明的制備方法為溶膠凝膠法,以四氯化鈦為前驅體,乙醇為溶劑,乙酰丙酮為水解抑制劑。通過該方法制備得到的聚鈦混凝劑與四氯化鈦(TC)和PTC相比,適用pH范圍更寬,混凝性能更優(yōu)異,而且制備的TXC為固體,易于保存與運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大學,未經(jīng)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867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