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控溫輪轂鑄造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27163.4 | 申請日: | 2020-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362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惠;李棟梁 | 申請(專利權)人: | 保定茶山五岳鑄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8/04 | 分類號: | B22D18/04;B22D2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姜宇 |
| 地址: | 07245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輪轂 鑄造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鑄造設備領域,具體是一種控溫輪轂鑄造裝置,包括水平設置的移動安裝板,移動安裝板的下端四角均設置有限位轉向軸承套,配合限位轉向軸承套均豎直設置有轉向轉軸,轉向轉軸的下端軍設置有移動輪架,移動輪架的下端均通過轉軸設置有移動導輪,所述移動安裝板的上端中間位置豎直設置有電控升降柱,通過將多孔調節式安裝結構,使得裝置的模具安裝適應性范圍廣,通過升降調節和伸縮調節,實現裝置的適應性安裝,通過轉動擠壓固定,使得模具的安裝快速穩定,通過循環導流的結構,使得模具的溫度能夠快速控制,提升鑄造的質量,通過轉向移動結構,提升裝置的移動性能,擴大了鑄造的范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鑄造設備領域,具體是一種控溫輪轂鑄造裝置。
背景技術
在鋁合金輪轂鑄造過程中,包括以下步驟:需要在鑄造機上安裝模具,模具合模,澆鑄鋁水至模具型腔內;澆鑄完成后需要對輪轂進行冷卻;冷卻完成后,打開模具,將輪轂取出。然而,現有的輪轂鑄造過程中,自動化程度不高,人工參于程度高。另外,在鋁合金輪轂的鑄造工藝過程中,在鋁合金輪轂澆筑完成后,需要對鋁合金輪轂進行冷卻。現有低壓鑄造成型技術的模具,冷卻方式一般有壓縮空氣冷卻和水冷冷卻。
中國專利(公告號CN106670429B)公開了一種輪轂鑄造裝置,通過下氣缸、上氣缸動作,控制底模和頂模靠近或者遠離鑄造孔,雙向氣缸控制每組相對布置的側模能夠同步動作,使得側模合攏或者分開,鑄造時,底模、頂模和側模相互壓緊形成輪轂鑄造型腔,鑄造機向型腔內注入鋁水,接著,下氣缸動作,下支架帶動底模撤出,撐轂桿從走料軌進入上料軌,從上料軌進入底模下方,頂模在上氣缸的作用下向上運動,同時在兩個雙向氣缸的作用下,每組相對布置的側模同時打開,輪轂落至撐轂桿之上,水泵將冷卻水通過水管送至圓管內,冷卻水通過圓管上的噴頭向輪轂的外側緣噴灑,同時,在往復缸的作用下,圓管沿著導向柱上下往復移動,噴頭對著輪轂外緣上下移動,實現了對輪轂外緣周向均勻地噴灑冷卻水霧,從而實現了輪轂的快速冷卻,冷卻完成后,輪轂隨著撐轂桿經上料軌移動至料軌的一端,從出料軌將輪轂送走,從而實現了整個輪轂制造的自動化,本發明利用圓管上下移動實現對輪轂進行冷卻,掘棄了以前在鑄造模具內開始冷卻水道,通過在冷卻水道內通冷卻水實現對輪轂進行冷卻,造成之前輪轂冷卻,冷卻效率低,鑄造模具容易生銹,本發明由于避免了冷卻水與模具直接接觸,防止了模具內部即使在接觸空氣后也不易出現生銹的現象,同時,將冷水霧直接噴灑至輪轂之上,提高了冷卻效率,蘇日安能夠進行冷卻作業,但是在溫度控制的結構設計方面、模具適應性安裝方面均存在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控溫輪轂鑄造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控溫輪轂鑄造裝置,包括水平設置的移動安裝板,移動安裝板的下端四角均設置有限位轉向軸承套,配合限位轉向軸承套均豎直設置有轉向轉軸,轉向轉軸的下端均設置有移動輪架,移動輪架的下端均通過轉軸設置有移動導輪,所述移動安裝板的上端中間位置豎直設置有電控升降柱,以電控升降柱為圓心的移動安裝板上端設置有環狀安裝槽,環狀安裝槽的下端均勻設置有若干調節固定孔,配合環狀安裝槽等角度設置有若干安裝下模,電控升降柱的上端水平設置有升降安裝盤,升降安裝盤的邊緣等角度水平設置有若干電控伸縮柱,電控伸縮柱的外端均設置有六角導向安裝柱,環狀安裝槽的正上方水平設置有同步升降環,同步升降環的內側配合六角導向安裝柱均設置有六角導向安裝槽,通過六角導向安裝柱和六角導向安裝槽的配合,使得不同直徑的同步升降環能夠進行快速準確的安裝,同步升降環的下端等角度設置有若干安裝上模,安裝下模的內部均設置有導流腔,導流腔均設置有伸出安裝下模的連接導管,安裝上模的兩側和安裝下模的兩側均水平設置有變位螺筒,配合變位螺筒均設置有變位螺柱,所述變位螺柱的外端均設置有手動轉盤,變位螺柱的內端均設置有球軸,配合球軸均設置有擺動套,擺動套的外端均設置有擠壓固定板,通過旋轉手動轉盤,在變位螺筒均和變位螺柱配合下調節變位螺柱的伸縮量,再通過球軸和擺動套配合,使得擠壓固定板將上模下模進行固定。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裝下模的正下方均配合調節固定孔設置有若干調節固定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保定茶山五岳鑄造有限公司,未經保定茶山五岳鑄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716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