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模擬心墻壩水力劈裂的可視化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26502.7 | 申請日: | 2020-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751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甘磊;陳官運;馬洪影;吳健;馬澤鍇;徐超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12 | 分類號: | G01N3/12;G01N3/06;G01N1/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石艷紅 |
| 地址: | 2111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擬 心墻壩 水力 劈裂 可視化 試驗裝置 試驗 方法 | ||
1.一種模擬心墻壩水力劈裂的可視化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壓力室殼體、圍壓施壓機構、軸壓施加機構、試樣裂縫破壞機構和監測機構;
壓力室殼體包括底座、壓力室頂蓋和連接底座和壓力室頂蓋的四塊側板,其中兩塊相對設置的側板為鋼板,另外兩塊相對設置的側板為透明板;
心墻試樣放置在壓力室的中部,心墻試樣朝向透明板的兩側面與透明板內壁面相接觸,心墻試樣朝向鋼板的兩側面均設置有砂層,且砂層與對應的鋼板之間均具有間隙,并形成兩個圍壓腔;其中一個圍壓腔為進水圍壓腔,另一個圍壓腔為出水圍壓腔;與進水圍壓腔相接觸的砂層稱為進水砂層,與出水圍壓腔相接觸的砂層稱為出水砂層;
心墻試樣具有垂直于透明板且水平貫穿的初始裂縫;初始裂縫鄰近進水砂層設置,且內部填充有示蹤砂層,示蹤砂層為預埋有彩色示蹤劑的砂層;
圍壓施壓機構包括水體、圍壓進孔、圍壓出孔和圍壓溢出管;水體通過圍壓進孔向進水圍壓腔施加圍壓,圍壓出孔和圍壓溢出管均與出水圍壓腔相連通;
軸壓施加機構位于心墻試樣頂部,用于向心墻試樣施加軸向壓力;
試樣裂縫破壞機構包括水體、水壓進孔和水壓出孔;水體通過水壓進孔向進水砂層施加初始裂縫破壞水壓;水壓出孔設置在位于出水砂層底部的底座中;
監測機構包括圍壓傳感器、水壓傳感器、軸壓傳感器、電磁流量計和孔壓傳感器;圍壓傳感器設置在圍壓進孔中,水壓傳感器設置在水壓進孔中,軸壓傳感器設置在軸壓施加機構中,電磁流量計設置在水壓出孔中;
孔壓傳感器設置在孔壓引水管上,孔壓引水管按設定間距埋置在心墻試樣中;孔壓引水管具有5根,均布設在初始裂縫與出水砂層之間,5根孔壓引水管與初始裂縫之間的距離分別為1mm、10mm、20mm、35mm、55mm;孔壓引水管插入心墻試樣中部且位于初始裂縫截面以下20mm,每根孔壓引水管上均布設進水孔,且外周均包裹有透水土工布,孔壓引水管頂端連接孔壓傳感器;
通過孔壓傳感器的測值,能夠監控到裂縫擴展過程;出水量的監測能夠用來反映裂縫擴展的情況,定量表征裂縫開度的變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擬心墻壩水力劈裂的可視化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透明板為高強鋼化玻璃,能承擔不低于10MPa的圍壓。
3.一種模擬心墻壩水力劈裂的可視化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制作試樣模具:制作一個與心墻試樣尺寸相匹配的試樣模具;
步驟2,制備心墻試樣,具體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1,安裝試樣模具:將試樣模具安裝在底座上,在試樣模具內表面設置一層透明膜;
步驟22,試樣填筑:在試樣模具內分層填筑進水砂層、出水砂層及粘土心墻;
步驟23,埋置孔壓引水管:當試樣填筑到距離心墻試樣中部截面以下20mm處,將包裹有透水土工布的孔壓引水管按設定間距擺放并固定,繼續試樣填筑;
步驟24,制作初始裂縫:當試樣填筑至中部截面時,在鄰近進水砂層處布設貫穿心墻前后側面的示蹤砂層,示蹤砂層中的砂石中預埋有彩色示蹤劑;
步驟25,完成試樣制作:繼續填筑試樣至設定高度,將試樣壓蓋壓在試樣頂部,拆除試樣模具;
步驟3,安裝壓力室殼體:在制備的心墻試樣外側安裝壓力室殼體,壓力室殼體與進水砂層及出水砂層之間均具有圍壓腔,與初始裂縫相接觸的壓力室殼體為透明板;
步驟4,加載圍壓:打開圍壓溢出管的閘閥,通過圍壓進孔向圍壓腔內輸水,直至圍壓溢出管有水流出,關閉圍壓溢出管的閘閥,繼續向圍壓腔內輸水;此時,圍壓傳感器實時監測圍壓進孔內的輸水壓力,當達到設定的輸入壓力時,停止向圍壓進孔輸水;
步驟5,加載軸向壓力:軸壓施加機構向下移動,從而向心墻試樣施加軸壓,此時,軸壓傳感器實時監測所施加的軸壓,當達到設定的軸壓時,軸壓施加機構停止下移;
步驟6,加載試樣裂縫破壞壓力:通過水壓進孔向進水砂層中輸水,直至心墻試樣完全破壞;
步驟7,破壞過程的可視化監測:在加載試樣裂縫破壞壓力的同時,透過透明板觀察初始裂縫的發展,通過觀測彩色示蹤劑的運動,能直觀地觀測到初始裂縫內水流的流向和初始裂縫的發展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6502.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