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土遺址漿-土界面應變計的布設裝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26405.8 | 申請日: | 2020-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240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崔凱;王東華;吳國鵬;俞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21/32 | 分類號: | G01B21/32;E02D5/76 |
| 代理公司: | 鄭州優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栗改 |
| 地址: | 73005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遺址 界面 應變 布設 裝置 使用方法 | ||
1.一種土遺址漿-土界面應變計的布設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黏貼系統和控制系統,黏貼系統包括吸附機構和支撐機構,吸附機構與應變計相匹配,吸附機構通過通氣管(10)與支撐機構相連通,通氣管(10)與控制系統可拆卸連接且通氣管(10)與控制系統相連通,控制系統包括正負壓控制器(24),正負壓控制器(24)通過連接管與通氣管(10)相連通;
所述黏貼系統還包括智能控制器(5),智能控制器(5)設置在支撐機構內,支撐機構外部設有監測機構,監測機構與智能控制器(5)相連接,智能控制器(5)通過無線信號與輔助系統相連接;
所述支撐機構包括結構管(9)和柔性囊槽(1),柔性囊槽(1)設置在結構管(9)的頂端,柔性囊槽(1)內固定有氣囊(2);所述結構管(9)內設有多級控制閥(6),多級控制閥(6)一端與通氣管(10)相連接、另一端與輸氣管(4)相連通,多級控制閥(6)與控制系統的連接管相匹配,輸氣管(4)與氣囊(2)相連通,通氣管(10)與吸附機構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遺址漿-土界面應變計的布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2)為多腔氣囊,多腔氣囊內設有若干個囊腔壁(3),囊腔壁(3)將多腔氣囊分割成若干個囊腔,相鄰的囊腔之間相互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遺址漿-土界面應變計的布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機構包括吸盤(12),吸盤(12)與應變計(16)相匹配,吸盤(12)固定在通氣管(10)的底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土遺址漿-土界面應變計的布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氣管(10)的下部設置在柔性墊(14)內,柔性墊(14)固定在結構管(9)的下部,柔性墊(14)的下部開設有與吸盤(12)相匹配的限位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土遺址漿-土界面應變計的布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內設有防黏墊(11),防黏墊(11)設置在吸盤(12)和柔性墊(14)之間;所述防黏墊(11)的半徑大于應變計(16)的半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遺址漿-土界面應變計的布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包括主管(18)和軟管(23),主管(18)一端與軟管(23)可拆卸連接,軟管(23)與正負壓控制器(24)相連接,正負壓控制器(24)上設有壓力表(26);所述主管(18)的另一端設有控制槽(21),控制槽(21)內設有控制閥接頭(20),控制閥接頭(20)與多級控制閥(6)相匹配;所述主管(18)上設有刻度線(19)。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遺址漿-土界面應變計的布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監測機構包括微型攝像頭(8)和微型燈(7),微型攝像頭(8)和微型燈(7)均與智能控制器(5)相連接;所述輔助系統為燈光圖像監測器(25),燈光圖像監測器(25)與智能控制器(5)通過無線信號相連接;所述結構管(9)內底部設有緊配合的內蓋(13),內蓋(13)上設有信號線束(15),智能控制器(5)通過信號線束(15)分別與微型攝像頭(8)和微型燈(7)相連接;所述結構管(9)內設有水平通氣管(101),水平通氣管(101)一端與多級控制閥(6)相連接、另一端與通氣管(10)上部相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土遺址漿-土界面應變計的布設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如下:
步驟一:清除錨孔內浮土:錨孔成型后,將錨孔底部的浮土和錨孔壁的微塵清理干凈;
步驟二:整個裝置的連接與調試:將控制系統的主管(18)插入黏貼系統的結構管(9)內,實現主管(18)的控制閥接頭(20)與多級控制閥(6)相連通;輔助系統的燈光圖像監測器(25)通過無線信號與黏貼系統的智能控制器(5)聯機;
步驟三:應變計安裝到黏貼系統下部:將應變計(16)安裝到吸附機構的吸盤(12)處,將正負壓控制器(24)調至為負壓檔,使吸盤(12)吸氣,吸住應變計(16),在應變計(16)一側均勻涂黏貼膠;
步驟四:應變計的選址:將安裝有黏貼系統的主管(18)深入錨孔內部,并通過燈光圖像監測器(25)和主管(18)上的刻度線(19)觀察錨孔壁布設應變計(16)的最佳位置;
步驟五:利用黏貼系統黏貼應變計:應變計(16)選址結束后,利用主管(18)操作將黏貼系統上的應變計(16)粘貼在預定位置,將正負壓控制器(24)調至正壓力,給氣囊(2)充氣,氣囊(2)張開頂著錨孔壁(28),當壓力表(26)達到既定壓力值時,關閉正負壓控制器(24);取出主管(18),并用燈光圖像監測器(25)關閉微型燈(7)和微型攝像頭(8);
步驟六:取出黏貼系統:待應變計(16)與錨孔壁(28)之間的黏貼膠達到既定固化時間時,將主管(18)插入錨孔內黏貼系統的結構管(9)內,使主管(18)的控制閥接頭(20)與多級控制閥(6)連接;將正負壓控制器(24)調至負壓力,將氣囊(2)收回柔性囊槽(1)內;而后操作主管(18)將黏貼系統取出錨孔外;
步驟七:若錨孔內多處需要黏貼應變計,則需重復步驟三至步驟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理工大學,未經蘭州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6405.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